江南秋影(一五八)惠山牌坊伴诗冢

标签:
江南秋影无锡惠山古镇诗冢 |
分类: 旅痕散记 |
江南秋影(一五八)惠山牌坊伴诗冢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944AA8601F1FF8080814828E9A5.jpg
在渔夫岛西堤乘98路公交离开蠡湖,半小时后在锡惠公园站下车。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944FD7201F3FF8080814828E9A5.jpg
锡惠公园位于无锡市西郊,占地90公顷,是一座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舒适的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园林。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945595B01F6FF8080814828E9A5.jpg
锡惠公园始建于1958年,有天下第二泉、寄畅园、惠山寺等著名旅游景点。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十四个核心景区之一,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945B2E501F8FF8080814828E9A5.jpg
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944D28D01F2FF8080814828E9A5.jpg
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1958年开凿了映山湖之后,锡山就与惠山连成了一片,辟为锡惠公园。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945FF8E01FBFF8080814828E9A5.jpg
今日主要是游览惠山古镇,故过园门而不入,由一位热心的老翁指点,绕锡山而直向古镇。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C0F331D9EFF8080814828350E.jpg
菊香古镇,花开锡惠。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BC36F1D9AFF8080814828350E.jpg
金秋惠山菊会,只见满园菊海,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BF8CB1D9CFF8080814828350E.jpg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C766A1DA8FF8080814828350E.jpg
惠山古镇广场正中,建有大型标志性建筑照壁一座。正面镶有集朱熹墨宝而成的“惠山古镇”四个大字,每字1.6米见方,字体刚毅雄特、沉深古雅。其中一气呵成的“惠”字,细观竟有“十里连心”的含义,从中反映出古代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意境。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C8AFB1DAAFF8080814828350E.jpg
照壁的反面,贴有出自《惠山古今考》卷首的“九龙山胜迹图”。此图画于明万历年间,线描手法,将惠山及古镇山色景物表现的淋漓尽致。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94583BE01F7FF8080814828E9A5.jpg
照壁左边小门刻有星光二字,右手边的小门上刻有“塔影”二字。透过门洞,正好可以看见老无锡的标志性建筑物——锡山宝塔。这是一座为兴无锡的文风而建造的宝塔,宝塔下面的小山就是无锡城得名来历的山脉——锡山。而后面绵延的山脉便是惠山,又称九龙山、古华山,这也是惠山古镇得名的原因。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BAF401D99FF8080814828350E.jpg
照壁背后是乾隆皇帝的评语“惟惠山幽雅娴静”,说的是当年乾隆皇帝来无锡惠山游玩后,认为镇江金山虽好,但是孤峙江心,“每登临必怀戒心”,苏州虎丘“第一山”的牌子也被他不以为然撤了,只有无锡惠山幽雅娴静,可以看出他对惠山的喜爱之情,所以惠山被称为“江南第一山”。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C20FF1DA0FF8080814828350E.jpg
在直街东口是惠山古镇的主入口处,也是古镇称为“关刀河”的第一个景点,面积虽不大,却能够得天独厚地得到锡山塔影的直接映衬,广场、牌坊群、诗冢、关刀河水面等山水人文景观互相辉映。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CA6081DACFF8080814828350E.jpg
走过一块刻有中国历史文化明街的大石,是复原的关刀河景观带,南侧堆垒了一座与锡山相连的土山,从而使锡山余脉延伸到锡山大桥下的古华山路边,土山上种植大批林木修竹,使古镇景观与锡山龙光塔影交相辉映,更加优美。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CC5191DADFF8080814828350E.jpg
关刀河景区有一处牌坊建筑群,古色古香的大小牌坊,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但除了牌坊上方的刻字外,不见任何说明性文字。多位在此处游览的游客,无论老少都表示,只知道这些牌坊“应该是有典故的”,但具体是什么典故,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D690A1632FF8080814828E9A5.jpg
周氏节孝坊、秦孝贞女坊、救火义士坊、马贞女坊等四五座牌坊坐南朝北,互相重叠遮掩,“松筠励志”坊坐东朝西,而“宝善坊”则西北朝东南地斜着建筑!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D0B931DB2FF8080814828350E.jpg
“松筠励节”是歌颂妇女美德的牌匾,是对受匾人“坚守节操、性情贤淑、亲尽孝教子有方”而得到的褒奖。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D1FAE1DB4FF8080814828350E.jpg
在封建社会,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彪炳史册,流芳百世的象征,从而成为人们的最高理想追求。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D4DE6162EFF8080814828E9A5.jpg
旧时的惠山古镇,祠堂众多,牌坊数量也极多,大小不等的牌坊耸立于山间、街头、祠堂旁。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D7ADB1634FF8080814828E9A5.jpg
如今,重新修复后的十几座牌坊已成为无锡城一道亮丽的景观,而它们背后的故事则鲜为人知。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D3A14162DFF8080814828E9A5.jpg
“关刀河”牌坊周围都有树木密集簇拥,有些牌坊本身体量就小,再在旁边大树陪衬下,更显矮小!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CEEFE1DB0FF8080814828350E.jpg
牌坊建筑群作为惠山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祠堂群一起,构成了古镇独有的祠堂文化。
惠山古镇共有大小牌坊30多座,散落在惠山直街、惠山横街等各个区域,目前已经有20多座牌坊被修复。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D907D1637FF8080814828E9A5.jpg
牌坊群旁边的诗冢是无锡地方诗歌总集《梁溪诗钞》编纂者、清代无锡文人顾光旭瘗掩诗稿的地方,一个充满诗意、浪漫高雅、能够吸引文学爱好者低徊的地方,却局促于狭窄之地,美感全无而无人问津!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DA1C7163BFF8080814828E9A5.jpg
跨过关刀河,在山坡上的亭子下,刻有“诗冢”二字的大石横卧其中。诗冢,指的是诗稿的坟墓,用石匣装稿,埋入地下,在其上立碑,并由顾光旭亲笔书写“诗冢”二字。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03/014974B370900FB3FF80808149727FE2.jpg
顾光旭(1731-1797年),字晴沙,号响泉,无锡人,是明代有名的刚直之臣顾可久的八世孙。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监察御史,后来在多地任地方官,为官政声卓著。他四十六岁时,称病回乡侍亲,在家乡任东林书院山长,讲学十多年,称誉乡里。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DB23F163CFF8080814828E9A5.jpg
明代无锡的两位文人编写了反映无锡诗歌创作全貌的综合性选集:一是顾光斗编的《梁溪诗钞》,一是黄正衡编的《梁溪诗汇》。不过这两部诗集都没有完成,正是在顾光旭返乡后,顾光斗和黄正衡的未完稿就到了顾光旭的手中。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03/014974B3AA7B0FB7FF80808149727FE2.jpg
顾光旭邀请当时无锡城内有学问的文人和有名的诗人参与编订,历经12年时间,长达58卷的《梁溪诗钞》完工,收集了自东晋至乾隆末年的诗作,是无锡一地跨时两千年的诗歌作品集。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03/014974B386030FB5FF80808149727FE2.jpg
《梁溪诗钞》收录有诗人1146人,集诗2万余首,辑选诗作7842首,蔚为大观。这部书编纂质量极高,诗作者必定是无锡人或定居无锡多年,每位诗人都撰有小传,更附以收集到的评论和诗话资料。生者不录,入选者必定是已去世的诗人作品,以便盖棺定论。《梁溪诗钞》入选诗作有严格的艺术标准,可谓诗家眼光,选择精当。当这部书完成后,顾光旭已是精力憔悴,诗稿规模宏大,校对工作十分繁重,其刊刻也需要一大笔银子。于是顾光旭在嘉庆元年(1797)拿出了自己在东林书院多年讲学的报酬作为出版费用,才向世人推出了这部巨著。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DDA801642FF8080814828E9A5.jpg
像《梁溪诗钞》这样贯通古今的地方性诗歌总集在全国所有的城市是不多见的,充分彰显了无锡的文化底蕴。
顾光旭所进行的这项文化工程,不仅保存了无锡文化中的诗脉,而且保存了许多地方文化资料。其中有很多名不见县志或他书的诗人及作品,都得以流传下来。《梁溪诗钞》的58卷全部按朝代先后编排,既是一部地方编年诗集,又是一部诗人辞典。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C5CB61DA5FF8080814828350E.jpg
书中在清代至乾隆时已收有诗人700多人,说明这时的无锡已达到了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顶峰,这和当时的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DC860163EFF8080814828E9A5.jpg
顾光旭在《梁溪诗钞》刻印完成后,建了诗冢,把未入选诗钞的剩稿埋入其中,并以诗冢为题向好友诗人赵翼其索诗。
赵翼住在武进,当即写了一首七古,连夜就托行船送往无锡。遗憾的是,诗稿还没有送达,顾光旭的讣闻却先期到了赵翼手中,他竟没来得及看到好友作的诗冢诗就撒手人寰。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C3F911DA2FF8080814828350E.jpg
《梁溪诗钞》不录生者之诗,在其刚刚编纂完成后,顾光旭却去世了,悲伤的赵翼写下了“谁知手选梁溪集,自殿群贤押后车”的沉痛诗句,悼念故人。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03/014974B39F630FB6FF80808149727FE2.jpg
如今位于惠山古镇山坡上的诗冢,不仅是一段文坛佳话,更成为顾光旭的纪念碑。顾光旭还写过一首《诗冢歌》,刻有该文的石碑如今在顾可久祠堂中。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8-31/01482BADF56A1644FF8080814828E9A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