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秋影(一二七)江枫渔火对愁眠

标签:
江南秋影苏州枫桥张继夜泊 |
分类: 旅痕散记 |
江南秋影(一二七)江枫渔火对愁眠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DF546021CFF80808146A5F9F9.jpg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08/0146788771810730FF80808146779EC0.jpg
据说这是诗人张继赶考落第,郁郁回乡,途经此处挥毫写下的诗篇。诗中把旅途中的愁容与周围幽美的深秋景色,如音画般地描绘了出来。弯月、客船、江枫、渔火、乌啼、钟声,有明有暗,有静有动,有音有画。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E247610093FF80808146A6AAD2.jpg
短短的28个字,写出了一个悠远旷达、逼真深刻的意境。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桥字,但全篇都是紧紧围绕着桥来写。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也使枫桥名声大振,中外闻名。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E0289021DFF80808146A5F9F9.jpg
矗立在旁边的这块诗碑,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沈度的真迹,也是迄今为止能够见到的最早的名家书写《枫桥夜泊》的作品,沈度为人谦恭低调,作品上向来不落款,印章上则是“云间沈度”四字。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08/0146788762CA072FFF80808146779EC0.jpg
这里就是当年张继夜晚停泊小船的地方,也就是产生《枫桥夜泊》这首诗灵感的地方。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E2DAE7009CFF80808146A6AAD2.jpg
张继,生卒年代没有记载。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86年)进士。曾仕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等官职。写过许多诗,集为《张祠部诗集》,多为纪行登临之作,以《枫桥夜泊》最为传名。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E2A8CD0099FF80808146A6AAD2.jpg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暴发,张继避乱南下来到苏州,但江南也因为官军平定刘展判乱的战争,也是一遍荒芜凄凉。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8/0146AC28218F011DFF80808146ABD10D.jpg
张继看到这一切,首先写下了《阊门即事》:"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F365ED0106FF80808146A6AAD2.jpg
夜晚孤舟停泊在枫桥前,寒冷中看着天上的霜月、水中渔火,听到凄凉的乌鸦叫声、沉重的寒山寺钟声,和心中的乡愁国忧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于是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唱。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E2558F0094FF80808146A6AAD2.jpg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的真情实感和那空灵而阔大的意境,千百年来震撼了无数人,流传之久、之广,遥遥领先于浩浩荡荡的唐诗。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F375660108FF80808146A6AAD2.jpg
这里就是当年张继停船夜宿的地方,河边停泊着一艘木船,船边的石壁上写着“张继夜泊之船”几个大字,游客都在这里留影。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E31410009FFF80808146A6AAD2.jpg
大家都知道张继的《枫桥夜泊》,鲜为人知的是,张继后来又来过枫桥,并且还写了一首《枫桥再泊》:白发重来旧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DA8452A1AFF80808146A2524F.jpg
张继雕像,看神情是微醺中带着几分慵懒,仿佛正在侧耳倾听不远处传来的寒山寺钟声。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E2ECC4009DFF80808146A6AAD2.jpg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E2FFF9009EFF80808146A6AAD2.jpg
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E327E700A0FF80808146A6AAD2.jpg
导游带着游人来到张继的塑像边说:“摸摸他的手指,能金榜题名四季发财”,却决然不提张继落第,从此投笔从戎。现在张继的手指已经被摸得油光鉴亮 ,真的成了金色的手指。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701AF60294FF80808146A5F9F9.jpg
江村桥位于枫桥景区内,为单孔石拱桥,建于唐代,分别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867年)和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位于寒山寺照壁前偏南,1984年,苏州市政府拨款整修,并列有《重修江村桥记》。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8/0146AC32ABB7016BFF80808146ABD10D.jpg
江村桥与枫桥相望,对愁而眠;拾阶而上,闻钟听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8/0146AC40FBDD0241FF80808146ABD10D.jpg
站在江村桥上,顺运河向南远望,可见渔隐桥。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CD6002A07FF80808146A2524F.jpg
渔隐桥是座跨越在大运河上的亭桥,全长22米,设计者将桥的功能和造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中央矗立着重檐古亭,桥面可以通车,以不凡的风姿和体量成为江枫洲南部主要景观、苏州唯一的可通车亭桥。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8/0146AC285EC80125FF80808146ABD10D.jpg
因为东侧清代原是袁延寿的渔隐小圃,园中由山水、厅台楼阁组成洗砚池、五砚楼、枫江草堂,吟晖亭、稻香廊、汉学居、红蕙山房等十八景,园景之胜和当时的"乐圃、南园"并美,是苏州名流、远方贤士经常造访和雅集的地方,所以为桥取名"渔隐桥"。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CFB962A0BFF80808146A2524F.jpg
渔隐桥东有联曰:“霜梵霜钟霜乌霜月霜枫岸,古桥古寺古镇古关古运河”。桥下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苏州段。这幅楹联将枫桥景区的文化寓意、主要景点都嵌名在内。
桥西联为:“名桥古刹常如通兴会三千世界,明月霜枫自作诗情寄百八钟声”。站在桥上,可以看到对面的钟楼和诗碑。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E391CF00A6FF80808146A6AAD2.jpg
听钟桥是张继创作《枫桥夜泊》的灵感发源地,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廊桥,上面是江南民俗建筑三间轩屋,和桥面组成了苏州传统的廊桥。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F355B60104FF80808146A6AAD2.jpg
它横卧于运河水湾,视野开阔,是观赏枫桥、铁铃关的最佳处;凉风习习,体现了江南小桥流水特点。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D79362A16FF80808146A2524F.jpg
沿用了历史上古桥的名字"听钟桥",和渔隐桥一起丰富和发展了景区桥文化。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DDE29021AFF80808146A5F9F9.jpg
如若晚上,在月光的照耀下漫步桥上,会感觉到唐时的明月今日又还。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E3631600A3FF80808146A6AAD2.jpg
听钟桥北面亭额待月。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DCFFC2A1DFF80808146A2524F.jpg
联曰:乌啼月落添新意;桥影钟声结古欢。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D6CD72A15FF80808146A2524F.jpg
听钟桥南面亭额为迎旭。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E3A34300A7FF80808146A6AAD2.jpg
联曰:枫桥不改旧时月色;古寺依然今日钟声。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E3838A00A5FF80808146A6AAD2.jpg
桥中悬有著名书画家吴木书匾“心洲步月”,篆书楹联:胜地重新缅宗风于妙刹;清游自昔听落月之钟声。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E350E400A2FF80808146A6AAD2.jpg
唐寅诗碑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DB3C32A1BFF80808146A2524F.jpg
唐寅就是大家熟悉的明代大才子唐伯虎,29岁的乡试第一名,后得南京解元,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断送了仕途。于是潜心学艺,诗书画无所不精,民间传说他画的虾,往水里一丢,"毕剥毕剥"全活了。不顺的生活经历使他有点玩世不恭,年少才高又使他羁骜不驯,自刻一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因为"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而家喻户晓。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DC3032A1CFF80808146A2524F.jpg
唐伯虎居住在阊门桃花坞,喜欢游山玩水的他,枫桥是他常来的地方。也写了不少有关阊门枫桥的诗,都非常形象生动,他在这块生活的土地上是用了心思认真写的。
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月色迷烟雾。谯阁更残角韵悲,客船夜半钟声度。
树色高低混有无,山光远近成模糊。霜华满天人怯冷,江城欲曙闻啼鸟。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CEFEB2A09FF80808146A2524F.jpg
这首诗描写出枫桥傍晚到深夜,不断变幻,朦胧迷人的景色。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D997F2A19FF80808146A2524F.jpg
清末以来的荒芜,已失去了这样的诗意,江枫洲的建成,使唐寅这首诗的美妙诗境重又浮现在枫桥景区。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7/0146A66E6F9E0225FF80808146A5F9F9.jpg
河边的“梦诗亭”上,一副楹联道出了多少游子的艰辛与梦幻。“水驿邨程游子梦,霜钟渔火古人诗”。还是扣在《枫桥夜泊》的主题上,表达了浓重的羁旅之情。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8/0146AC337F240187FF80808146ABD10D.jpg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8/0146AC28BC81012DFF80808146ABD10D.jpg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6-18/0146AC33BA76018EFF80808146ABD10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