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拳第一套教案详案(冯延鹏)

标签:
少年拳体育教学教案 |
分类: 体育教学 |
少年拳第一套教案
班级 |
五( )班 |
人数 |
40人 |
课的类型 |
新授课 |
课次 |
1 |
授课教师 |
冯延鹏 |
|||||||||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初步掌握少年拳第一套的基本动作,使学生能完成武术操;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少年拳第一套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做到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展示现代小学生的青春活力。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正义和平的武术道德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
|||||||||||||||||
教学内容 |
少年拳第一套学生自主学习创编 游戏—十字接力 |
重点 |
让学生记住所学动作的名称、顺序和每一个动作的攻防特点 |
|||||||||||||||
难点 |
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一致 |
|||||||||||||||||
课序 |
时间 |
活动内容 |
教与学 |
预计运动负荷 |
||||||||||||||
次数 |
时间 |
强度 |
||||||||||||||||
准备部分 |
6分钟 |
一、课堂常规 二、师展示 三、语言导入 四、热身活动 跑动练习 针对性抻拉: 行进压腿 行进弓步压腿 行进踢腿 |
1、立正姿势16字,规范整队,学生积极配合 2、教师展示少年规定拳片段,配乐《精忠报国》。 3、通过师生问答导入本节课 师领作、学生跟做 师口令、学生练习 4、根据队形变换依次完成动作 |
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
中 |
|||||||||||
基本部分
基
本
部
分
|
18分钟 |
五、自学部分 1、武术站姿及拳礼
2、根据展板分小组自学 预备势:直立抱拳 1、震脚架打 2、蹬踢架打 3、垫步弹踢 4、马步横打 六、教师领学 5、弓步撩掌 6、虚步架打 7、跳步推掌 8、撩掌收抱 |
拳礼深刻内涵:左手为掌,表示德、智、体、美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手为拳,表示勇猛习武者;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勇武的意思;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
教师分发动作图示展板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自学尝试
小组展示动作定型、教师点评
学生尝试动作串联、教师点评 教师领做后四个动作 学生积极进行模仿学习 完整动作串联 分组展示点评 |
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3 |
2′
8′
8′ |
中
中
|
|||||||||||
游戏 部 分 |
10分钟 |
七、十字接力 规则: 4、找学生表演。
|
教师示范并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和要求。 学生在小组长带领下讨论比赛方法。 教师学生参与游戏。
|
*
*
*
*
|
3次 |
5′
5′
|
大 |
|||||||||||
结束部分
|
6分钟 |
八、课堂小结 |
1、放松身心游戏—石头、剪子、布(智慧树) 2、对课堂进行总结,评价。 |
散点 |
2次 |
6′ |
小 |
|||||||||||
场地器材 |
音响一套、 标志桶20个 |
预计负荷 |
练习密度:35%—40% 平均心率:135—140次/分钟 |
|||||||||||||||
课后小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