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形成性考核册 部分答案 作业3
(2008-11-19 20:02:05)
标签:
税务会计实务答案文化 |
分类: 税务会计实务 |
作业3
一、单项选择
1、下列项目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有( D )。
A、企业根据被投资企业权益增加调整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部分
2、某公司核定的计税工资总额全年为100万元,本年度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为200万元,发生超标业务招待费8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7万元,发生各种赞助费支出3万元,会计核算上计提折旧费用6万元,按税法规定计提折旧为10万元。若公司本年度的税前会计利润为900万元,且该公司的所得税率为33%,该公司本年度应交的所得税为( A )万元(假定不考虑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计提的三项费用超标部分)。
A、330
3、企业的下列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从收入总额中扣除的是( B )。
A 、对外投资的支出
4、下列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是( A )。
A、对广告赞助的广告性支出
C、担保人承担的被担保人的贷款本息
5、某公司20×6年12月因违反当地有关环保法规的规定,接到环保部门的处罚通知,要求其支付罚款l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支付的罚款和滞纳金,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税前扣除。至20×6年12月3l日,该项罚款尚未支付。则20×6年末该公司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 A )万元。
6、个人担任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属于( C )。
A、工资薪金所得
7、支付工资、薪金所得的单位和个人在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时,应通过( )账户进行核算( D )。
A、管理费用
8、下列项目中,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有( B )。
A、民间借贷利息
C、在商店购物时所获得的中奖收入
9、下列所得中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是( C )。
A、年终加薪B、出售本人绘画的收入
10、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其纳税地点选择是( D )。
A、收入来源地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不得在税前扣除的有( ABD )。
A、资本性支出
2、下列属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是( ABC )。
A、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3、个人所得税是在合并了原来( ABD )税种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A、个人所得税
4、下列适用“定额减除费用800元;定率减除费用20%”规定的有( ABC )。
A、劳务报酬所得
5、下列项目中,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有( AC )。
6、下列项目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有( ABD )。
A、预提产品保修费用
7、下列项目中,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ABC )。
A、企业根据被投资企业权益增加调整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部分
8、某企业本年度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为3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0%,本年度发生超标广告费用6万元,分得联营方税后利润5万元(双方所得税税率一致),发生各种资产减值准备4万元,在上述条件下,该企业本年度所得税费用计算错误的有( ACD )。
A、30万元
9、某个人出租私有房屋应当缴纳的税种有( BCDE )。
A、消费税
10、应当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有( BD )。
A、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薪所得的
C、多笔取得属于一次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的
D、取得应纳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扣缴税款的
三、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所得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对 )
2、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不包括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错 )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认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3、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包括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可按一定比例在税前扣除。( 错 )
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得扣除。
4、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会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计上以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 错 )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会构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计上以递延所得税资产核算。
5、税法折旧大于会计折旧形成的差额部分构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计上以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 错 )
税法折旧大于会计折旧形成的差额部分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计上以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
6、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错)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7、个人从单位取得的年薪加薪,劳动分红,应视同股息、红利征税。( 错 )
征税的工资、薪金所得不仅仅是个人工资单上的所得,按规定,个人因任职、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股票期权收入、购房、购车补贴等与任职、受雇有关的所得,都是按工资薪金所得征税,其收入统计在工薪所得项目中。
8、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与财产转让所得均适用比例税率。( )
9、企业支付劳务报酬、稿酬等各项所得,由支付单位在向纳税人支付时代扣缴个人所得税,并计入该企业的有费用账户。( )
10、按税法规定,一般性的奖金应按20%的税率交纳个人所得税。( )
四、问答题
1、所得税会计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
2、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P239
答:会计制度与税法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的规定不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产生的应交所得税应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应将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税所得。
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定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单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的基本特征是某项收益或费用和损失均可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的,但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的的时间不同。
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P235
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其特点是: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然后,倒挤出利润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4、个人所得税的特点是什么?P288
答:①实行分类征收;②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③计算比较简便④计税方式多样性⑤采用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
5、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方法有哪两种?P249
答:①代扣代缴税款②自行申报纳税。
五、业务题
1、某国内人员某月工资、薪金收入3200元,其中个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为400元,个人负担的祫费240元,计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解:
2、承包人王某2000年承包经营一皮鞋厂,根据合同规定,年终从该厂经营利润中分得利润45000元,同时,每月还从该厂领取工资3000元,计算该皮鞋厂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解: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45000+3000×12-1600×12―6750)÷(1―35%)
=84692.31(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84692.31×35%-6750
=22892.31(元)
⑴ 企业在分配利润时;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45 000;
贷:应付股利 45 000;
⑵ 企业在分配利润及计算应缴的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付股利 22892.31;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22892.31;
⑶ 付给承包人利润时:
借:应付股利 28 569.23;
贷:现金(银行存款) 28 569.23;
⑷ 上缴代扣税款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22892.31;
贷:银行存款 22892.31
3、某企业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本年税前会计利润为300万元,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为90万元,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为18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计算本年应交所得税款并做会计分录。
解:应交所得税款=(300+90)×25%=97.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97.5-22.5=75
递延所得税资产 90×25%=2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00+90)×25%=97.5
会计折旧比税法折旧计提的多,多提部分不得税前扣除,要加回到应税所得额计算应交所得税,即(300+90)×25%=97.5;由于多提折旧使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与计税基础,产生“先交税以后再抵扣”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计上以递延所得税资产核算,即90×25%=22.5;所得税费用是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构成,即97.5-22.5=75。
4、某企业全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150万元,非公益性捐赠支出为4万元,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为2万元,发生的可抵税暂时性差异4万元。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5%。用债务法计算本年应交所得税。
解:本期应交所得税=(150+4+2+4)×25%=40万元
按所得税法规定非公益性捐赠支出、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不得税前扣除,发生的可抵税暂时性差异4万元为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差额,构成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
5、某企业本年度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为25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本年度发生超标业务招待费4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8万元,发生各种赞助费支出2万元,会计核算上计提折旧费用10万元,按税法规定计提折旧为6万元。本年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计算该企业本年度的净利润。
解:净利润=税前会计利润-所得税费用=80.5万元
因为:本年应纳税所得额=25÷25%=100万元
又: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调整项目金额
所以:税前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项目金额
税前会计利润=100-4+8-2-(10-6)+10=108万元
因为:本年所得税费用=25+10×25%=27.5万元
所以:净利润=108-27.5=80.5
6、某企业采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本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本年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万元、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万元,计算本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
解:本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75万元
所以:本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100-25=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