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别扼杀孩子看“闲书”的热情

(2015-08-20 19:45:58)
标签:

育儿

阅读

好事

提高成绩

杂谈

分类: 育儿

请别扼杀孩子看“闲书”的热情

 

“作业做完了吗?”

“做完了。”

“做完了还不好好复习一下功课,有看‘闲书’那功夫,多看看做错的题,成绩早就上去了。”

孩子悻悻的合上自己攒了一周的零花钱买的书,掏出课本,翻到白天学过的那一页。

相信这样的情形不少的孩子经历过,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希望孩子能够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特长广泛,将来能够为升学加分。至于学习以外的事情,自然是只有靠边站的份儿。看“闲书”,当然也被认为是玩物丧志,浪费时间的事情。

何为“闲书”,通俗的讲,对学生来说,除课本和学习辅导书以外的书都可以称为闲书,无论它是文学名著还是历史经典,是军事科学还是地理自然,只要是与提高学习成绩无关的都可以归为这一类,都是被一部分家长所拒绝和排斥的。此想法可谓害人害己。

首先,看“闲书”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引导好还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学习。阅读的好处多多。一个孩子如果喜欢阅读,他必然能够养成专注的性格,于热闹中探求安静,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也能克服浮躁的心理,慢慢的静下心来。阅读能够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一个孩子如果喜欢阅读,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让他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有一个快速的理解,投射在每一科的学习上,不管文理,看到题目,听到老师讲的内容,依靠他的知识和理解力,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阅读能够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现在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作文不好影响语文成绩,于是花大价钱请老师辅导孩子的作文,岂不知作文不是靠干巴巴的技巧就能写好的,即使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没有阅历,没有感情,写出来的作文也不会得到高的分数。而如果一个孩子喜欢阅读,即使他没有上过专门的作文课,没有花大力气学习语文,语文成绩也一定不会差。成绩就是从长期的阅读中得来的。那些考试时一字一句读句子的学生,连理解都是大问题,怎要求他又快又好的做题并取得好成绩?

其次,看“闲书”是关系孩子一辈子的事情。这样说有点危言耸听,但我们今天不断从媒体上看到宣传读书的报道,国家也大力倡导读书。对读书阅读的好处大部分人都明白,但有人就是没兴趣,有的觉得读不进去,难道仅仅是工作忙没时间?长期以来,大家被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对读不读书则没有多少硬性的要求,十几年都是读着课本走过来的,若干年后再回过头来让大家读书是不是有点儿强人所难?但读书确可以成为一种增长知识、减少压力,怡情益智的好事情。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十分崇拜杨绛先生。高中快毕业的时候,他给杨绛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困惑。杨绛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句子外,杨绛的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困惑的真正原因,与其困惑苦恼,不如看本自己喜欢的书,也许在书中就能找到答案。假如一个人从小没有阅读习惯,等他二三十岁再开始读书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记忆深刻的是高三时的语文老师,年纪不大就是特级教师,他教出的班级语文高考成绩几乎每年全县第一,我们为分到那个班而庆幸,以为他有什么绝招。让我们失望的是,他没有什么,上课讲的没有以前老师讲的多,每次试卷的错题也几乎不讲,更夸张的是,在高三那么紧张的时刻,他的自习课竟然不让我们做题,而是让我们自己看书,看课外读物,看语文配套文章,而这些之前都被我们认为是浪费时间的事情。奇怪的是,那一年,他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依然是全县第一。多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才发现,阅读才是语文老师的致胜法宝,这也正应了他经常在课堂上说的那句话“语文要靠语感,不是做题做出来的。”阅读多了,语感有了,作文好了,阅读理解不愁了,成绩能不提高?

那天,孩子爸问“你们学文科的是不是理解能力都很强?”我说“是,所以你要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让她从小就喜欢上读书”。其实,孩子是喜欢念书的,父母一遍遍给她念,时间长了她就可以自己复述一些小故事,有时候突然冒出一些新词也是从听书中听来的。读书的路,任重而道远。

不要再打击孩子读书的热情,让他喜欢上读书,只要不占用上课的时间。

读书这件事情是个潜力股,时间长了就会慢慢显现出它的效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