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串枝花——我的雍正唐草杯

标签:
杯子花边唐草杯文化价值中西文化 |
分类: 小妇人爱收藏 |
虽谈不上绚丽妖娆却是今春所用茶具最为秀丽的,娇容花色不露富贵也不显娇嫩,正值风华正茂好年华。
其实已经很“老”了。雍正时法国也强大,让其在景德镇用“土布”做了款洋装,漂洋过海去帮助法兰西的淑女们度过一个个优美的下午茶,又辗转回归故里。相比当年远行前粉嫩青葱的样子,必然现在多了许多的温厚与淡净。
中国爱瓷人一向不怎么想念当年那些“远嫁姑娘”的。中国人喜素好雅的审美从古延伸到现在,凡事求简约。虽“远嫁姑娘”离家时长得是十足的中国传统样儿,但到了异域有了异国文化的“教导”后,便脱胎换骨改造了风貌:壶盖与持柄之间镶嵌精美的银花环。中西文化的合璧让“中国姑娘”的冰肌玉骨与炫目华丽巧融了一体,倒也有了独特风韵,但这风韵恐怕只有新一代爱瓷人喜欢。
即使当年很纯的“青花姑娘”“远嫁”欧洲后,虽在一段时间内很受宠爱,但时尚不断变化,审美总会疲劳,西方人审美终究追求的是一个“强烈”,于是,有人便在“青花姑娘”的着装上重新包装,增画了许多具有强烈色彩的内容,比如在空白处加画了彩色的菊花,又加红又描金的,努力营造其华丽多姿的效果。
而我的这个“远嫁姑娘”很幸运地没被改造,她“离家”时,款型虽被打造的有些洋气,但气质还是很中国的,你看她“衣服”上的花纹,青花里流动金银花和粉红玉兰的绫罗丝带,是当时很传统的“着装”风格呢,圆润曲卷的图案造型相当有唐韵。
唐韵是指唐代时瓷器上特别流行画卷草花纹,名叫唐草,叶片曲卷,富有弹性,流行到现在都是非常有名的花纹,还分别用在世界各个瓷都。
丹麦的皇家哥本哈根唐草瓷器算是最出名的,也被很多爱瓷的中国人所喜爱。十九世纪末,繁华奢靡的维多利亚风在丹麦大行其道,当时的皇家哥本哈根艺术总监Arnold Krog被传播过来的中国唐草风吸引,以此为原型设计出古典的全新餐瓷组的“半花边唐草”,以及有缕空花边的“全花边唐草”,彻底改变丹麦的瓷器风格。中国人收藏皇家哥本哈根唐草,既是赞其精致的手绘技术又亲切于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情节,更是对中国瓷器在异国有着新风尚的推崇。
但在18世纪值中国康乾盛世时,却是西方人特别崇尚中式生活的时候,从他们收藏的合家欢、狩猎图以及反映市井生活的瓷器图案上可以看到西方人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多么的向往。当年“姑娘们”还穿有画中国山水、花鸟、人物的服饰嫁过去,我的这个“远嫁姑娘”一目了然,花草服饰,是最具唐韵的“传统”姑娘,唐草描绘笔法舒展流畅,串枝花图案简练朴实,倒是图案既有些像荷花又有些似兰花,原来,各个时期各个唐草的风格和画花是不一样的,再加上中国画传统技法写意不写实,唐草纹则有些变化多端,唐代唐草纹多到有金银花、兰花、牡丹、石榴、菊花等图案,明代中期则是以荷花为主体的图案了。清代以后唐草纹风格开始趋向繁缛、纤弱,最后终于失去了唐代的生气,但串枝花图案在各个物品上被风姿卓越的流传下来。
古董瓷器让我喜爱的主要原因先来想去还是因为老瓷的温厚和她身上的那件旧衣——瓷上画。瓷上画我当然最推崇的就是似我这款的花草画,瓷上花草风情最重要,我的这个串枝花茶杯端庄俏丽尤为喜欢,三百多年前她远嫁异国,风水轮流转绝对没想到三百年后她回娘家回到的居然是我家,多少也算是古的了,但我与之相握作寻常之物。有人说,尽量别用,端着她走来走去小心摔着。但我就是喜欢续茶倒水时端着她像捧着一束春天里最娇艳的花儿走来走去的这种感觉,纵然文化价值是爱瓷人收藏老瓷器的重要原因,但古董被使用才是深入文化之所在,也才能让杯子上的花花草草完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