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起久存的蜡烛~

标签:
蜡烛驴肉火烧情愫中国女人亮室休闲 |
一只蜡烛的点燃并不是因为停电照亮室内的空间,而是照亮心内的空间,空间被照亮了,浪漫就跟着来了,谁说不是呢!即使在很狭小的地方,因了一支蜡烛的点燃,整个房子便有了灵魂,有灵魂的地方,就是最敞亮最宽阔的地方。
蜡烛制造伊始就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点燃蜡烛犹如感受一个温暖的眼神,或一个浅浅却很深沉的拥抱,心里像是装了一盏灯:加班的夜晚,走出公司大门,路过的胡同凉风习习,唤起很多生命中的美好事物,这大概就是最寻常的浪漫情愫吧!心里有这样一支蜡烛,无时无刻没有浪漫。女人的浪漫往往是自己的事情!忙碌的时候虽是匆匆吃一个驴肉火烧做午餐,突然想起远在他方的朋友也爱吃驴肉火烧,想到朋友那馋嘴的样子,就有了思念的一霎那,那一霎那就是浪漫的一霎那。
点起蜡烛仅是一个举动,但这个举动却意味了一个最佳的生活态度——心里亮堂起来。歌曲《点燃的蜡烛》里这样唱到:未燃的蜡烛怎能明亮/未燃的蜡烛怎能温暖/但它若被火光点上/就是寒夜里真实的太阳/没有表达的爱怎能感觉/但若是自然地流露/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光要照在人前/爱要行动表现。
燃着的蜡烛实实在在照亮了浪漫的情愫,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每一个女人的家里都储备了蜡烛,蜡烛琳琅满目:芳香蜡烛、容器蜡烛、造型蜡烛、浮水蜡烛……手工制作的蜡烛在年轻人中更是盛行,但真正被点燃的却是极少的,就是说浪漫的情愫是不被点燃的,蜡烛是饰品,不是使用品,浪漫仅仅是一种梦想。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蜡烛生产国,似乎也应该是制造浪漫的第一大国,而事实是,点燃蜡烛的时尚温馨场景和追求浪漫的情怀在中国的家庭是很少的,中国人到底了不了解浪漫呢?
其实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不缺乏浪漫,写意画、古诗词、传统音乐……都充满着浪漫的色彩,浪漫早就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里面,但这仅仅是在文艺里的浪漫之美,世俗生活里的浪漫没有点燃过,特别是谈情说爱上。是中国人没有使用蜡烛制造氛围的习惯,还是中国人的情爱上就从来没有浪漫的传统?《世说新语》中王安丰的老婆说过“我爱你呀我爱你”这种话,却被老公板起脸教训一通,说“老婆跟老公说我爱你这种话是没礼貌没教养的,以后可别扯这个了!”恐怕现代的中国女人不是不想点蜡烛,而是唯恐被男人视为矫情。
男人不乏有男人浪漫的一套,宠爱女人的男人本身就在制造浪漫的。“一个男人如果肯为你在家里备一双属于你的拖鞋,说明这个男人是希望你成为他的生活中的一个部分。”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由此可见,让女人感动本身就是一种浪漫,男人坚信这一点。
虽然男人没有常常去点燃蜡烛,却并没有不把浪漫的实质搁在脑子里和体现在细节上,男人的概念是:有爱就有浪漫。而女人永远注重表象和喜欢风花雪夜,永远喜欢哼唱那首“未燃的蜡烛怎能明亮,未燃的蜡烛怎能温暖”歌曲,女人既要形式又要实质内容,相信小小的蜡烛便能制造出最简约最美的浪漫场景:简陋的房子里,女人和她的男女,这时男人关闭电灯,将一支小小的蜡烛点燃,“轰”的一下女人让的心房通透敞亮,这就是情爱形式浪漫获取女人芳心最佳效果。大概,永远,男人不了解浪漫是女人既要内容也不可缺少形式的一件事情!女人更愿意把那一支点燃的蜡烛永远放在心里,走哪儿把浪漫带哪儿,孤独的用尽一生:凉风习习的胡同里所唤起的生命的美好,想起朋友那馋嘴驴肉火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