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

标签:
李云迪 |

也确实能帮助脱离世俗的生活。好在没有买黑胶和碟片的嗜好,坚信音乐厅里的音乐才是我想听的音乐,用储备好的状态去听音乐如同倾心的爱情是需要极投入的,否则根本不知道音乐到底要干嘛?亦不知道这模糊抽象的旋律能有多动听,以及感知不到没有音符的哀鸣和激荡到底有多少美好的失去?身置音乐厅那是被捧着的灵魂在求偶。
若真想在音乐中来一场恋爱话,那就在晨光中慵懒的床上,维瓦尔第的《四季》能唤醒你对一天的痴迷,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可让你在恋爱中感受到深沉与激情。
但不合适宜境况下播放音乐心情会躁的,毕竟爱情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的。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男子站在华盛顿的一个地铁里拉小提琴,演奏从巴哈到舒伯特这些最难演奏的曲目。这天他赚了32美元。只有7人停下來。其实没有人知道这个小提琴家是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之一Joshua Bell。他用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还演奏了史上难度最高的一首曲子,而他在地铁演奏之前的一座剧场的演奏会的平均票价是100美元,且全部售光。Joshua Bell隐姓埋名地在地铁站演奏这件事是《华盛顿邮报》组织的一项关于感知、品味和优先性的社会实验中的一部分。实验的主题是在一个公共场所、一个不合适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到美么?我们会停下来欣赏么?我们会在一个意料不到的地方发现一个天才么?
实验证明:不能。因为思维惯性和打破常规。
人们只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合的环境品味适当的内容。若在街头只有在极悠闲的状态人们才会留心发生在身边美好的事物,不仅会去聆听音乐,还会停下脚步欣赏演奏者的风姿。
记得伦敦一架天桥上看到的一个北欧女子拉奏小提琴的样子,脚前一个摊开的琴盒,敞怀的卡其色风衣和她那金黄的头发和音符一起在风中飘扬,旋律似乎很悠长悠远,从桥的这一头被风儿送到桥的那一头……这种美,美到在音乐厅里的感受。
分享:
我很喜爱小提琴家沙拉张的柴可夫斯基的两个协奏曲,其中有D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三乐章,特别推荐第三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