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读书会:人之巴别塔

标签:
小妇人巴别塔之犬素描 |
分类: 小妇人读书会 |
三个睡前夜晚看完《巴别塔之犬》。
在看第二个晚上之前发生了一件事,当时还不觉得什么,但在第三个晚上看完这本小说之后借着这件事让我立刻理解了《巴别塔之犬》简介里所说的话:“人人都以为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共有一座巴别塔,以为自己最了解那个亲近的人——然而,这座巴别塔真的存在吗?”
让我简略叙述一下第二个晚上发生的事:
上素描课的时间是晚上六点半,但过了上课的时间十分钟了画室还没有开门,难道老师没来?拿钥匙的同学怎么没开门?那么多有钥匙的怎么一个也没来?
我的电话响了,知道有人等我开门,我一阵欣喜,终于不用一个人孤寂的画画了。
“怎么没人上课呀?”听得出来她很失望。
我赶紧说:“我马上到”。
“老师不来了吗?”
“是,我故意没通知你,想着素描是很耗时间的,没有老师也要自己花时间。”
“那……老师没来,我走了。”她很沮丧。
“老师来和不来都一样,反正都是要耗时练画”。
“我上午画了,现在不想画了,本以为老师来可以帮我指点一下我的色彩。”
“先搁一下,画一下素描嘛!既然来了,还塞车,就安心画画吧!要自我管理哦!”
“嗯……我还是想走了”
“我马上到了!”
当“你等我一下”这句话还没脱出口我听到电话的那一头电梯开门的声音,她真的走了。
我立刻觉得:我和她如此的陌生。
这个陌生是我和她之间关系的陌生,
我一直以为和她关系很好,我一直以为。我认为关系比较要好是指彼此有默契,珍惜相处的时光,一有机会就会在一起聊聊可心的话儿,现在好不容易没有其他同学……就这样她与我在电梯的此升彼落中“插肩而过”,见都没见上,只剩下我,只剩下我一人在又在画室孤寂了一个晚上。
巴别塔象征了人和人之间难以融通的隔阂。
或许不了解对方,或许不了解两人亲密关系的程度,一直以为很好,很融洽,很默契,但最后发现她还是孤独的走了,我还是被孤独的扔下了。拆掉“走了”和“扔下”两个词,两个“看似”孤独的人或许会因为热爱着的绘画能够在一起再多聊一会儿女画家阎平,再多聊一会一直以来还没机会讲的她偷偷的美国之行,但没有,只因老师的没来。
要知道我是故意没通知她老师不来的!
有没有人陪伴画画实际是无所谓的,这么多年了不都是一个人在画画吗?我实在在意的是一次情谊,一种默契,一份相投,在情谊中孤独,每个人都一样,“人人都以为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共有一座巴别塔,以为自己最了解那个亲近的人——然而,这座巴别塔真的存在吗?”
已不用到豆瓣上找书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