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能不馋面包(附制作牛角包)

标签:
饮食牛角包黑麦三明治法国美食 |
分类: 小妇人初烘焙 |
一块好吃的面包可以把情绪的低谷吊回山顶,我说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
后来不再去广州,却很想念黑麦土司,请朋友捎回深圳,厚厚的一片卖8元,我都舍不得做成三明治,烤黄了空口吃,也很香。
再邂逅美味面包则是在法国,那著名的如弯月造型的牛角面包(CROISSANT)在众多面包中,其魅力可谓是无可匹敌!我就曾眼睁睁的看着一个男人吞食了九到十个CROISSANT,才知道这是一款让人放不下的面包。我第一次“海”吃“牛角”是在巴黎旅馆的一顿免费早餐里。一杯咖啡、一点果酱、一个牛角包。第二天则是一杯咖啡、一点果酱、三个牛角包,再后来是一杯咖啡、一点果酱、五个牛角包了。从一到五的牛角包数字常常让自己忍俊不俊!爱上层层酥皮的牛角包大概因其让我有熟悉的口感,像山东烙的千层饼不是么?后来在国内访遍所有面包店和咖啡屋都找不到当年法国餐厅里的味道,不仅仅牛角包,也包括其他面包,口感都相差很远。我很纳闷!问题在哪里?后来了解,是面粉的不同。比如我提到的那家德国餐厅,其黑麦面粉是专门从法国运来的。
西方人爱吃面包不亚于我爱吃馒头油条,很多人不了解馒头有什么好吃的,没有味道,但我就是爱吃这没有味道但有劲道的馍馍,常看到外国人一手拿着面包匆忙行走在大街上,不时地咬上一口,就像我小候上学走路吃油条一样,嚼得带劲儿。
有一种和冷馒头味道很相似的硬面包圈圈叫贝果(Bagel),国外的快餐连锁店常常遇到,中文名字也叫百吉饼,两块五美金一个,单吃这款面包一点儿味道都没有,需拦腰横刀切成两片,装上配有蔬菜、腌肉的沙拉,很像西北的肉夹馍。对于吃菜一定要吃主食的人来说非常合适,就像咱们吃馒头时要就着凉拌中芹。
司康(Scone)我是一定要提的,那是苏格兰人的快速面包,是英式下午茶的首要食物,三层托盘最底层位置一定是Scone的霸主地位,也是红茶的粉佳人。面包里的葡萄干是这款面包的灵魂。张爱玲在《谈吃与画饼充饥》中也曾提到过:“比蛋糕都细润,面粉颗粒小些,吃着更“面”些,但是轻清而不甜腻。这种口感在于司康的做法,小麦粉和冷奶油混合成芝士粉状,再加入牛奶鸡蛋等液体,烤出的司康既有酥饼样的酥香,又因加入了较多的蛋奶水分,口感松软而面。”如她所说,司康好吃易做,若有朋友突然拜访,是半小时内就能招待的好茶点。
吃牛扒不喝红酒的人一定要吃粗粮面包才能去油腻、调适口感。我说的粗粮面包就是那硬硬、圆圆、黑黑的杂粮面包,有的是麸皮面做的,没有甜、咸味道。我吃Brunch和豪华自助大餐特别没出息,不捡生猛海鲜鹅肝鱼子酱,偏整一块黑面包伴焦牛扒把肚子塞饱。
认识棍子面包是我在英国牛津小镇上,虽然现在到处是Subway(赛百味)的三明治,但我仍常常想念英国小镇上那用棍子面包做的,里面也无非和Subway一样:洋葱、番茄、酸瓜和橄榄,伴以吞拿鱼或火鸡培根之类的主菜,但味道就是不同,细想,原来是多加了几片椒盐薯片,使得三明治嚼起来“嘣口脆”,从此对棍子面包有好感。棍子面包空口吃也香,但一定要当天制作的,就以烤热的火腿,吃起来那真叫个快活!
食物只看心情和味蕾的活跃程度,不分国界。我在家也烘焙面包,有时烘了两炉面包会想想馒头,蒸好了两屉馒头会念念面包,很奇怪它们怎么就成了我爱之又爱想之又想的食物,大概是因为其太庸常却又实在太容易让人满足、太容易果腹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