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周红艺的画
(2014-05-06 18:30:00)
标签:
何志铭文化周红艺画展霍尊 |
最近,有一歌手名叫霍尊,这青年唱了一首名叫《卷珠帘》的歌,上了春节晚会。红得很,国内外音乐奖斩获无数。其实就是一首宋词谱曲,为什么让那么多人喜欢,首先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离我们已经太远了,故国家园的陷落与荒芜太久、太久了。这样类似宋人张邦彦花间派的词的作品,浩如烟海,而今天区区一首《蝶恋花》轰动了神州。可见即使是四大悲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高》、今人能度曲言词者有几人也。《卷珠帘》一下,挑起我那么点宋词的学养,霍尊这样的年轻人,能把传统用声音唱出来,表达的如此准确入骨,着实让人在欣赏之余,佩服。
周红艺的画,也是霍尊歌曲的翻版,他的水墨禅意画,也正是这样的意境。如果说听歌是体验,那么绘画应该是画感受,你接受到古人信息有多少,心中有笔下才有。但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即使心中有感受,却也画不出来,只能在“夜静谧,窗纱微微亮”的朦胧美中去体验古人生存的环境是多么宁静而悠远。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深山藏古寺”的笔墨掩映中,周红艺的画几乎每一幅都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
讲画意的表达与影响力,霍尊的十首歌也不如周红艺一幅画,而周红艺的十幅画,也不如霍尊一首歌的影响力,可见作为画家的周红艺要有名声,或大名声。要付出巨大而漫长的努力,其悲剧性是多么的残忍和严酷。
我喜欢周红艺的画,尤其喜欢他画幅中大自然里的小人物。小小的人物坐起仰卧,寥寥数笔,栩栩如生。仅仅这些人物造型的写意,非十年功夫不可。周红艺的画中大与小、远与近,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自然的敬畏,对自然的崇尚,留给我们深沉的想象余地和空间,在人与自然的依赖和热爱中集中呈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些大自然中的小人物让人视点集中,聚光与人物,同时进行观赏者和画中人的审美交流和会意。走进他的画,立足于现实,与古人对话,能感受到我们与古代人民的差距以及心灵的失落与卑微。
中国画一直师法古人,弄得好的人不多,不上道的连师古法都过不了关。混进了许多不入画的东西。此前,我没见过周红艺这个人,我是先识画后见到了人。我识画如听音乐,读书时放着音乐,如能吸引我,便停下了阅读而听音乐,其必定是一首好音乐。周红艺的画最早在报纸上见到,舍不得看完就丢,剪下来又慢慢的细品,的确是笔墨无尽而意境无穷,能把传统发扬继承的如此之好,可见此人应一直活在古代,至少现在社会的喧嚣而没有污染了他的心灵,才能有如此的雅量。
“静画红妆等谁归,空留伊人徐徐憔悴”周红艺画到了这个程度,在美学上讲是有我,还要过渡到无我,没有了自己就什么都有了。但无论如何,周红艺的字与画,总给我美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