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路遥诞辰六十二周年暨逝世十九周年-------路遥在柳青墓前 作者:何志铭

标签:
柳青陕北《创业史》平凡的世界路遥杂谈 |
1991年的夏天六月,天气酷热。我记得与路遥一同从铜川回西安,正值麦收的季节。我俩坐一辆没有空调的面包车,一任关中八百里秦川的风吹着,头发纷乱。他着黑衣,这是我为拍片给他选定的衣服,此时他的皮肤晒得更黑了,近十天的拍摄已近尾声。他觉着有些累了,所以话不多。
这算是我与路遥相处比较集中的日子,为拍记录他创作的一个短片,我们走到了一起。路遥是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三日出生的,他比我大四岁。他总是以兄长的表情对待我,我也能感觉到他对我的信任与慈爱。记得那时间到他家,他总是把一盒红塔山香烟的海绵烟蒂拔掉,我那时候烟瘾大,抽不带过滤嘴的香烟。
当时,应当是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刚获奖从京归来,拍这部纪录片少不了反映他创作深入生活的情形,陕北的风土人情。当时在西安周边找个陕北窑洞很不容易,还是他提议在长安县,有一地方可以找到窑洞。我与他一同驱车前往,原来他说的地方离柳青的墓不远,当然也是他主动要求,拍一下他在柳青墓前的镜头。根据路遥的性格,不好动,只好让他静静的坐在柳青墓前。
正午的阳光照着,周围静悄悄的,依稀还能听到神禾原下蛤蟆滩上传来一阵阵的蛙鸣,终南山的风,从路遥的脸上掠过,他紫膛色的皮肤就象一座山一样静谧,他缓缓地抽着烟,一团团的烟雾,飘散在田野里。他在想着什么呢?
也许是关于他与柳青这位陕北老汉共事的昨天。路遥是当代作家中与柳青交往比较多的几个人之一,当时路遥从延大一毕业就借调到陕西作协,担当了柳青的小说《创业史》的责任编辑,是他一边探望柳青,一边从柳青手里一页页的传递着稿子。他曾经亲眼看着这位浑身插着输液管子的病人—柳青,一边喘着一边嘱咐他一些小说创作的事。在陕西作家中受柳青影响最多的,无疑应该是路遥。当然这其中还有原因,是他们俩都是陕北籍出身,沟通与理解往往比较容易。正如我与路遥一样,他大概有一个眼色,我基本就会明白,这自当后话。
他想着他的前辈导师柳青,赶死都没能完成他的长卷作品《创业史》,以置于至今留下了遗憾,留下话柄。而他幸运的是在生命的风暴到来之前将船使向了彼岸。这不,今天这个阳光充沛的午后,小憇在他在柳青墓前,心情是那么的宽慰。
记得路遥曾经说过,为创作《平凡的世界》,他曾经第七次开始阅读柳青的《创业史》。《平凡的世界》仅开头构思了一年之久,有上百种之多,头三年几乎没能写出过一个字,后来他悟出了:艺术的打击力量应该放在后面。经过漫长的精神挣扎,后来他才找到了现在这百万字小说的开头。如果细读品味与柳青的《创业史》的开头比较,似乎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我知道这大概是路遥唯一的一张在柳青墓前的照片。当然也是为拍摄一部名叫《路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短片。节目完成后,我细细地把这些影像素材留了下来,第二年的冬天,路遥瘁然离世,而留下的这些影像和录音让世人震惊!如今在他去世十九周年,诞辰62周年之际,我从珍藏的众多的路遥照片中,挑选出他在柳青墓前的这一张,以志纪念。
我还记得,那天他与我同坐在车上,望着秦岭说:柳青,只有这位陕北老汉读懂了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