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高校行——南京大学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 |
佛教文化高校行——南京大学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与南京大学宗教学系博士论坛的师生共同交流。
我本人而言,早在十多年前,也就是1994年来过南京。因为以前读书时课本中有“南京长江大桥”,故当时还专门去看了这座桥,之后就一直没有再来这里。这次来了之后,发现南京有了很大变化,外在的物质、建筑上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不知道南京人内心的善良、宽容等道德方面有没有提升?不管怎么样,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让我谈谈“佛教的生命科学观”,下面就跟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佛教的生命科学观是什么?
佛教的生命科学观,如果按照佛陀的智慧来抉择,即不管是任何一个生命,都有无量无边的前世后世,乃至灭尽轮回获得佛果之前,定会一直流转于六道当中。
要懂得这样的甚深道理,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研究、思考、论证。不过大家既然都是知识分子,应该有开阔的眼界、深入细致的分析能力。那么,我们就先观察人到底有没有前后世。
这个问题对每个人来讲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没有前后世,这辈子过一天算一天也可以;但假如真有后世的话,你现在不为它做准备,以后必定会悔不当初。
那么,前后世究竟存不存在呢?通过长时间的详细研究,我们发现它确确实实存在,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世间人却对此一无所知。当然,没有学识的人不懂这一点也情有可原,可有些知识分子自认为智慧超群、广闻博学,也不承认前后世的话,这实在是人类的一种悲哀。
其实从历史上看,自古以来,前后世之说就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无论是古罗马、还是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承认前后世存在。比如柏拉图就认为,人死后灵魂依照生前所作的善恶,会转生为人或其他众生。而在中国古文化中,儒教思想也并没有否认它的合理性,曾有人问孔子:“人死后是什么样的?”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从文字上看,孔子因为提倡积极入世,故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对身后之事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无。至于其他的宗教,大多数都正面承认前后世存在,例如道教向往长生不老;基督教和天主教认为,人死了之后,造善业者可上升天堂,造恶业者将堕入地狱……
可见,承许前后世存在,并不仅仅是佛教的“专利”。这种理念的涉及面实际上非常广,遍及于世界上很多宗教。如果你以前对这方面从未思考过,那有空时不妨翻阅一下古文化的典籍,看其他宗教或哲学中对此是如何分析的。
科学家们与宗教关系密切
不仅是古圣先贤承认前后世,而且近代对人类有重大贡献、对历史有推动作用的科学巨匠,绝大多数也信仰宗教,并承认这种观点。比如美国有位盖洛普先生,曾对过去300年以来300位最著名科学家的信仰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中242位信仰宗教,20位不信宗教,38位无法确定其对宗教的态度。换句话说,也就是92%的科学家都有宗教信仰。尤其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信仰宗教者竟占93.27%。
如今不少知识分子认为,科学家是最理性的人群,不可能承认任何宗教。但这种想法,被上面的数据一下子就推翻了。不管是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爱迪生,从传记中看,他们不但信仰宗教,而且非常热衷于此。即使佛教当时还没有传入西方,宗教主要是以jd教为主,但前后世存在的理念,仍被人们广为接受。
其实对一个人来说,倘若不承认前后世,就会觉得人生不过几十年,今宵有酒今宵醉就可以,不必去操心后世的事情。在这种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下,他们的行为就没有任何约束,为了今生的利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就像《中阿含经》所形容的:“不畏后世,无恶不作。”
反过来说,西方的许多国家,因为信奉自己的宗教,道德准则与此大不相同。包括新总统在就职典礼上,也会手抚sj,在s面前宣誓。这样的举动,或许在不信宗教的人看来是一种迷信,似乎多此一举,但实际上,人确实需要这样的道德约束。
那么,信仰宗教的话,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会不会起到障碍呢?绝对不会,因为二者并不相违。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就是一个有强烈信仰的人。他在自己的实验室曾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充满万有、至高至尊的s存在。”他一生的发明有两千多项,但他的信仰不但没有阻碍他,反而每当遇到难题时,他认为向神祷告是获得力量的源头。
现在有些人在单位或学校中研究佛经、阅读佛典,旁边可能就有人指指点点,说他“太迷了”或者“被洗脑了”。其实被洗脑也没什么不好,因为不少伟大的科学家,比他们洗得更透彻、更有智慧。
不过,很多人之所以对宗教不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跟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关。进化论完全否定了因果和前后世,一味提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认为任何事情的产生都是偶然的。这种学说当时轰动了全世界,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也因此声名大噪。但据有些资料记载,他老年时经常有病,孩子也是白痴,最后他逐渐转向s学,并撰文对神表示了忏悔。73岁临终前,他说:“我观察这个世界,尤其是人类的物质,我不赞成‘世界是由任无目的的力量来支配’这种武断观点,我认为这个世界对于善和恶,必然有一个无所不在、巨细靡遗、遍及宇宙的定则存在其间。”
还有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历来就认为宗教信仰和科学信念之间并无矛盾。他通过望远镜发现了太阳黑子、木星的卫星、月亮上的山脉后,欣喜若狂地写下了一段话:“我惊呆了,我无限感谢神,他让我想方设法发现这样伟大、多少世纪都不清楚的事迹!”
所以,像这么多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家,都坚信自己的信仰与科学不会冲突,那我们这些一知半解的人,就更不该去盲目排斥自己所不了解的甚深领域了。
其实不说别的,人类一旦没有信仰,就会丧失道德约束,所作所为非常可怕;而有了信仰的话,生起恶念便会加以对治,这不但对今生的精神快乐有帮助,对生生世世的解脱也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在座各位理应好好观察,看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样的学说最有价值。如果你想知道心的奥秘、宇宙的真相,就必须要借助宗教,尤其是佛教的智慧。否则,光是凭自己的分别念,研究多少年恐怕也不能解开迷惑。前几天我在一所学校里,就引用了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院士的一句话,他是怎么说的呢?“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句话的意义相当甚深,你们信奉科学的人也应当深入思维。
我本人而言,虽说不是什么科学家,但却用了大量的时间,对古今中外许多书籍都涉猎过,对佛教不少经论也翻阅过。在对比二者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佛陀的智慧所折服,信心越来越坚定不移。现在世间上有很多人,看了一本佛书就宣称“佛教是迷信”,却不知自己这样轻易断言、妄下评论,才是真正的迷信。历史上有那么多的科学家、智者,都对佛教推崇备至、不敢蔑视,而你又凭什么对这样的甚深教义信口开河呢?
其实佛教所揭示的心理科学,在西方国家非常受重视。尤其是心理学家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其影响力不低于同时代的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时至今日,许多心理学家对他仍有无与伦比的评价。那么,荣格对佛教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几十年以来,他始终把《西藏度亡经》带在身边,当作自己常年不变的伴侣。他认为自己许多富于启示性的观念和发现,全部归功于这部佛典,并曾热情地将此书推荐给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学术巨匠。
那天我遇到一个剑桥大学的朋友,他还告诉我:荣格在离开人世前,曾谆谆叮嘱女儿:“我现有的谈论《西藏度亡经》的这些书,包括描述梦境的各种理论,过50年后才可以出版,不然,现在人们不一定能接受。”他这样做确实很有远见,因为当时的欧洲,并不像今天这样包容、自由、开放。不过他也很清楚,再过一段时间,东方的宗教将会在西方遍地开花,到了那个时候,他对《西藏度亡经》的研究,以及自己所体验的梦光明和濒死经历,完全可以得到印证。
在我们藏地,《西藏度亡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不仅仅是一种佛教思想,而且已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然而现在很多知识分子,完全把它当成一种迷信,用比较奇怪的行为对待它。这样的傲慢态度,跟往昔的许多智者比起来,确实有云泥之别。因此,这方面值得大家深思!
寻找前世的印迹
对每一个众生而言,实际上生命都是延续不断的,而绝对不会人死如灯灭。我们的生命分为身体和心识,其中身体分粗大的身体、细微的身体,心识也分粗大的心识、细微的心识。
粗大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原本人们对此不太相信,但15世纪后通过化学分析,确实发现人体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个四大构成的粗大身体,在人死之后就会灭尽,灭尽后会变成什么呢?变成一种细微的身体,佛教称之为意幻身。它相当于我们梦中的身体,轻飘飘的,想到哪里马上就能到,跟现在的肉身有一定差别。
然后,粗大的心识分为眼识、耳识、鼻识等,这些逐渐融入一个阿赖耶识,这叫做细微的心识,它会不断在轮回中流转。关于这种细微的心识怎样延续,这辈子变成人,下辈子变成牦牛,再下辈子变成什么什么……在藏传佛教的《时轮金刚》中均有详述。
当然,前后世的存在,不一定非要让你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到,若是这么简单的话,那也不叫心的奥秘了。但你如果想了解这些,要么可以依靠推理进行论证,要么可通过有些人回忆前世,或者濒死现象、灵魂出窍来证明。
1、依因明推理前后世存在
倘若通过推理来证实,就必须要借助因明学,尤其是法称论师的《释量论》。此论讲了不管人还是其他众生,都有一种明清的心识,这种心识之所以会不断延续,原因就是具足了“因”——光明的相续不会断灭。
当然,这个刚学起来,稍微有点难,但它却是非常完整的推理方法。尤其是哲学思辩能力强的人,最好能看看《释量论》,还有《量理宝藏论》、中观的一些论典。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抉择,你最后会完全明白,众生的心不可能无缘无故断灭。因为心不像外在的无情法,比如外在的灯泡,摧毁了就没有了,而心相续与之完全不同。
这些推理在因明中特别丰富,且颠扑不破。尽管学起来不太容易,但你若想透彻地研究,就肯定要从复杂的方面下手。否则,只是简简单单看一两本书,就断章取义地说“佛教承认后世”不成立,恐怕不会那么简单;你若跟一位佛教大师进行因明辩论,最后也不一定有必胜的把握。因此,大家如果想从理论上了解前后世,就应该深入研究因明和中观,这样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
2、回忆前世的现实案例
此外,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人能回忆前世,这也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依据。毕竟那是他自己想起来的,这个谁也无法否认。就像我说自己想起了昨天的事,别人不可能说我在胡说八道。他不信是他的事,但我确实有这种亲身体会。
曾有一位物理学家叫布莱恩(Brian David
Josephson,1940-),是1973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他每天都坐禅,以求进一步进入客观的内明状态。通过这种禅修,他发现了心的力量,并以此撰著成文,当时取得了多个奖项。我非常相信他的经历,如果依靠禅修认识心的奥秘,此时你应付外境也好、学术研究也罢,都会游刃有余、运用自如。反之,倘若你没有掌握这个最关键的问题,即使口头上再讲得天花乱坠,实际上也抓不到根本。
因此,大家平时要多观察自己的心,用佛教的一些窍诀、教言来对治烦恼。假如你能这么做,不要说来世的利益,仅仅是今生当中,面对生活、工作的各种压力时,心境也会大不相同。
有些知识分子心态非常糟糕,因为感情、工作、家庭不顺,经常想要自杀,但后来通过学习佛法,完全脱胎换骨、焕然一新了。这次我出来就碰到四个人,他们没遇到佛法前都准备自杀:一个是孩子在澳大利亚留学时,发生车祸成了植物人,她独自照顾,生活非常艰苦;一个是婚姻出现了危机;一个是因为工作和其他复杂的问题想不开;还有一个是秘密不能说。他们四个本来都不想活了,但因为遇到了佛法,心态得到了根本转变,事情虽然没什么变化,但自己从此不再怨天尤人,明白这一切都是因缘。
其实,这个世间就像《中观四百论》中所形容的:“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沉溺在这样的轮回苦海中,作为凡夫人怎么可能不害怕?不承认前后世的人,暂时觉得生活很美好、很开心,可是当轮回的幻变在你身上一幕幕出现时,恐怕你不一定快乐得起来。
佛在《观佛三昧海经》中也讲过:“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如旋火轮。”从这个教理可以看出,众生流转在六道轮回中,真的没有丝毫快乐,今生变成人,下一辈子就可能成了旁生,这样的无常变幻一直在上演。
前不久,我看了《中阿含经》的一则公案,看后对轮回产生了极大的厌离心。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有一天,佛陀去都提子家化缘,主人恰好出门了,他家养了一只白狗,正趴在珍宝装饰的床上,吃着金盘里的美食。白狗见佛陀进来,便跳下床,对着佛陀大声狂吠。佛陀怜悯地对它说:“你因过去造下恶业,今生堕落为旁生,如今怎么还不觉悟?”听了这个话,白狗闷闷不乐、不吃不睡,一直忧愁地蜷着。
都提子从外面回来,见白狗表现异常,就问家人:“我的狗今天怎么变成这样?”家人回答:“刚才佛陀来过。”都提子爱狗如掌上明珠,听到原因后火冒三丈,立刻跑去佛陀面前质问:“你干嘛无缘无故把我的狗弄成那样?”佛陀告诉他:“不要这样说,你的狗其实是你父亲都提的转世。如果不信,你可以回去问它前世埋葬的金银财宝在哪里。”
都提子满怀惊疑地回到家中,问白狗是不是父亲的转世,如果是,就请指示藏宝的地方。白狗即刻走到前世所止宿的地方,在床下用爪抓地,而且不断地吠着。都提子立刻亲自掘地,果然从地下挖出许多金银财宝。
都提子因此对佛陀生起无比的信心,于是前往佛陀那里请法。佛陀为他开示了因果规律,告诉他:“前世杀生的人,即生短命;前世放生的人,即生长寿;前世布施的人,即生获得财富;前世吝啬的人,即生变为贫穷;前世造善业的人,即生善心很容易增长;前世造恶业的人,即生恶分别念层出不穷……”(有些人常抱怨:“我的恶念太多了,恶心太重了!”这肯定跟你的前世有关。)佛陀讲了这些法之后,都提子得到了无上法喜,在佛面前皈依三宝成为居士,后来也获得了解脱。
这则公案,不信佛的人看来,可能认为是一个神话。但实际上它完全是事实,你自己不理解的话,并不代表不存在。以前有个美国人写过一本书,叫《与t堂对话》,里面就介绍了很多他将亡魂从地狱或其他世界里召来,然后与在世亲人会晤的经历。刚开始不少人都不相信,于是他就先讲些只有生者和死者之间知道的秘密,让生者确信他想要见的亲人真的来了,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沟通。这本书在西方引起了很大轰动,你们有空也应该看一下。
我还看过一个案例,说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有个法国人也能从地狱召来亡灵,并且不必借他之口,屋里就会发出亡灵的声音,可以与活着的亲人对话,语调完全跟死者生前一模一样。
包括在西藏,也有很多很多的还魂师,有时候他们会离开肉体一个星期,看起来好像死了一样,结果是去了中阴界,将一些亡者的口信带回来,然后转告给生者。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有极个别是假的,明明自己没有这种境界,却装作得到了死者的讯息。但尽管如此,确实也有许许多多是真的,这种事例古往今来数不胜数。
大学生理应具有正确信仰
作为校园里的大学生,你们不少人可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觉得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施展抱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然而事实上,这个社会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美好,当你真正面对上上下下的关系时,才知道学生时代的悠闲、自在、纯朴是多么珍贵。所以,大家现在应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不然的话,到时候出现一点点磨难,自己就可能手足无措,觉得天崩地裂、日月无光,好像《2012》电影里的场景重现了。
那么,要做好什么思想准备呢?至少要有一种正确的信仰,有个思想寄托。否则,就算你以后在社会上特别风光,到了晚年时,内心也会孤独无依,极其凄凉。所以,我们不能只顾眼前、鼠目寸光,而应该站得高一点、望得远一点,以佛教的智慧来看待自己的生命、看待这个物质世界、看待整个伦理道德。若能如此,你会发现在佛陀智慧的衬托下,一切领域的知识都显得那么渺小。
现在世间有不少出名的畅销书,我每次听说后都很有兴趣,心想一定要看一遍。但我看了以后,说实话还是比较失望,因为这些道理在佛陀的经典中都描述过。这一点并不是夜郎自大、否认事实。我们作为佛教徒,无论是佛教的观点,还是其他宗教或非宗教的观点,只要任何人都没办法推翻,我们就应当承认并接受。不过,在对比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后,我确实对佛陀的智慧越来越深信不疑。在座的各位不管对此信还是不信,都应当用自己的智慧加以分析。
今天跟大家讲的,基本上就是这些了。希望大家通过这次交流,懂得人生最重要的理念——前后世存在,并要为生生世世的快乐而积累功德资粮,最终趋往解脱之道!
所以,希望大家一起念100遍观音心咒,回向给日本所有的遇难者,愿亡者得以超度,生者消除痛苦。嗡玛呢叭美吽、嗡玛呢叭美吽……好,谢谢!
前一篇:杨仁山居士:观未来走势
后一篇:心外五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