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科学】大爆炸理论与佛教物种起源说

标签:
佛教教育文化 |
【佛学与科学】大爆炸理论与佛教物种起源说
大爆炸是一次独一无二的“创世事件”,发生在138亿年前。随着大爆炸的一声巨响,宇宙诞生。不过,当时没有一个“人”在现场,见证这一震撼瞬间。
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孕育了宇宙,虽然没有人在现场见证这一震撼瞬间,但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对大爆炸理论或者说大爆炸模型充满信心,相信这一理论能够描绘出宇宙如何诞生的精准图画。
科学家提出大爆炸理论,解释宇宙如何诞生
有时候,物理学家将时空比作一碗由虚粒子构成的“汤”。虚粒子会突然出现,突然消失。根据他们提出的理论,这个“量子泡沫”的一次随机波动触发了大爆炸。大爆炸瞬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仍是一头雾水,但我们知道之后发生的事情。婴儿宇宙迅速膨胀,温度随之降低。大爆炸后一秒钟,温度降至1万亿华氏度左右,质子和中子登上舞台。在最后几分钟的核合成过程中,这些亚原子粒子聚合成第一批原子的核,基本上都是氢和氦。
大爆炸后37.5万年,温度降至5400华氏度,宇宙变得透明,释放可见光和其它形式的电磁辐射。大爆炸后3亿到5亿年,第一批恒星和星系形成,剩下的就是历史了。
“大爆炸”这个词由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1949年提出,但在这个名词出现前几十年,大爆炸理论就已存在。在1916年爱因斯坦公布广义相对论后,物理学家开始转变想法,认为宇宙处于动态并且不断演化。20世纪之前,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恒定,不发生改变。
上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观测到遥远星系快速远离地球,彼此之间也不断远离。这一观测发现符合宇宙膨胀论,说明过去的宇宙要比现在小得多。上世纪20年代,比利时物理学家和罗马天主教牧师乔治·勒梅特提出,如果宇宙的历史“逆转”,宇宙将变得更加致密,温度升高,体积缩小,直至所有物体凝聚于所谓的“原始原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大爆炸。在勒梅特提出这一观点时,认为宇宙恒定不变的观点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之久。1964年,科学家观测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也就是延续至今的大爆炸“余晖”。
利用欧州航天局的普朗克卫星所获数据绘制的全天地图,展示了大爆炸后37万年的微波背景辐射。当时,宇宙中的微小波动最终孕育出星系团
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大爆炸模型。其中一大证据是:构成恒星和星系的化学元素在宇宙中比较丰裕。我们观测到的氢、氦以及更重元素的数量符合大爆炸理论的预测。其它证据包括观测到的遥远星系远离速度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最近,科学家利用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和普朗克天文台,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详细测量,测量结果符合大爆炸理论。
我们能否确信一定发生过大爆炸?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多部热门科学著作的作者肖恩·卡罗尔指出,最初的宇宙处于炙热、致密并快速膨胀的状态,随后不断冷却,形成恒星和星系。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我们能够详细描绘大爆炸后一秒钟的宇宙万物景象。各种理论模型讲述的“似乎可信”的故事都追溯到所谓的“普朗克时间”,当时的宇宙年龄只有10^-43秒。
大爆炸之前又是什么?
没有人知道答案。一些物理学家认为“之前”这个词没有明确意义。卡罗尔表示宇宙可能是永恒的,又或者存在一个开始,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最近几年,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试图描述大爆炸之前的纪元。物理学家保罗·斯泰恩哈特和尼尔·图罗克提出了“循环模型”,认为存在于更高维度空间的“膜”周期性对撞,形成与大爆炸有关的环境。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提出了“共形循环宇宙学”,认为大爆炸重复发生。但这些理论基本上都停留在猜测层面。(来源网路)
佛教认为:轮回的起源用一句话就可以准确地加以概括,那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为什么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轮回中经历过无数次生死,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统计出我们转生轮回的次数。正因为轮回的漫长遥远,所以说是“远在天边”;
又因为每个众生在每一次生死,每一天的深度睡眠,每一个念头的产生与消失之际,都经历了轮回的开始与结尾,所以,又可以说轮回的开始是“近在眼前”。
首先我们讲最远的轮回开始。在凡夫人所能感受到的外在世界与六道众生尚未产生之前,既不是轮回,也不是涅盘;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
这种状态,与地球没有诞生之前,天体物理学家称之为“真空”的状态,以及佛教《俱舍论》等论典中所讲的成住坏空中“空”的阶段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也有些相似。在这些状态中,都不存在任何物质。
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在真空当中蓄积着能量,在能量挤压之后,就产生了原子核等微小粒子,众多微小粒子的聚合,就形成了肉眼所见的物体,继而产生了星球以及星球上的万事万物。
佛教认为:在这个没有佛、没有众生、没有轮回、没有解脱、没有山河大地、没有任何星球、没有时间概念、没有东南西北上下等方位的,非常宁静的空间中,只存在着如来藏的光明。
如来藏的光明是佛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凡夫感官思维的范围,无论说如来藏的光明是有还是没有,都同样不能如实地表述如来藏的本体。但以我们的语言来描绘如来藏,就只能说它是光明,因为它一尘不染、清明纯净,不存在任何污垢、烦恼与执着。因此,我们可以说,生命的起源是如来藏,物种的起源也是如来藏。
与外道所讲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大相径庭的是,众生的第一个念头,产生于如来藏光明的境界。
为什么从光明清净的境界中,会产生具有执着的不清净念头呢?因为,虽然本基的如来藏是清净无垢的,但由于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产生过轮回,也没有经历过修行,所以具有某种非物质的、产生执着的可能性或者能力。这种可能性,佛教称之为习气或者种子。因为这种习气的存在,所以在如来藏中随时都可能产生第一个念头。
这就像水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是静止不动的,但在微风的吹拂下,就会泛起层层涟漪;吉他、琵琶的琴弦,在经过轻微的拨动之后,就会发出声响一样。
在第一个念头产生之后,就会产生各种幻觉,如同中阴身所看到的一样,一旦这些幻觉产生,众生就立即将这些幻觉分成了“他”、“我”、“内”、“外”,“我在里面,幻相在外面”的执着。此时还没有形成外面的物质,只是一种内在的感觉。随着执着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就逐渐形成了外面的山川草木等等幻象。这就是最远的轮回起源。
这种说法有没有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呢?有。这个证据,就是“近在眼前”的轮回开始。
除了因车祸、暴病等而突然死亡的情况之外,每个人的死亡,都会经历一系列的程序。当然,不具备人身的天人等众生,则不会经历这些过程,因为人体具有独特的气脉明点,依靠与其相应的意识,就可以感受到其它五道众生所不能感受到的特有程序,在这些程序结束之后,所有的人都会昏厥,这才是死亡的最边缘。
现在经常会有一些所谓从死亡边缘回来的人,津津乐道地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死亡”历险记。但这些经历只是早期的一些感受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死亡,更不是中阴的现象。
昏厥的时间也因人而异,有的是几分钟,有的是几小时,有的是一两天,在从昏厥中苏醒过来之后,就会进入轮回尚未开始之时的,既非轮回、也非涅盘的境界。
虽然说是“进入”,但这只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便而已,实际上根本没有进入不进入,由谁进入,进到哪里等等的概念。以前所有的意识,以及在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有概念、观点、感受都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如来藏。这里的如来藏,与轮回尚未产生之前的境界完全是一回事。
虽然每个人都会进入这个光明境界,但没有修习过密宗的人对此就不会有什么感觉。对于他们而言,这种境界只是在一分钟、一秒钟,甚至一秒钟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一瞬间就飞逝而过。
但修行人在进入这个状态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个状态进行修行。西藏很多上师,特别是修习大圆满的上师,常常在死亡之后的七天或者三七二十一天之内,即使在严寒的冬天,身体也不会冻僵,因为他们还处于这种状态之中。按照经书的说法,这种状态还不能称之为死亡,因为它与生前打坐时的状态是完全相同的。在这种状态中,有些人的肉体就缩小了,这些情况在藏地比比皆是,你们肯定也听说过很多,对于懂得藏密的人而言,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为什么他们的肉体在死亡之前不缩小,而在死亡之后却会缩小呢?因为在这个空间当中,生前的所有杂念已经消失殆尽,没有眼耳鼻舌身的五根识,也没有意识,甚至连阿赖耶识都不存在,没有执着、没有烦恼,只剩下纯净无垢的境界。所以,死后修行的能力,可以远远超过生前打坐的能力。
无垢光尊者说过:无论这个空间有一小时、两小时,还是一天,此时的境界与佛的境界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佛的境界、轮回尚未诞生之前的境界,以及死亡之后从昏厥中苏醒过来的境界三者是完全一体的。因为佛陀经过修行,已经彻底地断除了烦恼,对于佛而言,烦恼永远也不会再生。虽然凡夫也能在片刻当中处于这种境界,但因为没有修行,就不能阻止烦恼的产生,而只能让这种境界停顿一会儿,其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轮回,并产生新的中阴身。中阴身的第一刹那,就是在这个境界中产生的。由此可见,这也是一种轮回的开始。这种轮回的开始,与生命诞生初期轮回之始的境界、过程是毫无差别的。
这些说法有没有证据呢?有。所谓证据,就是有些修行人在把握住这个机会之后,就可以处于这个状态中永远不出来,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属于上等破瓦的法身破瓦。当然,对于没有任何证悟、没有这方面概念的人而言,这就谈不上是什么证据。因为这些证据只是修行中的感受、直觉,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存在于内心,不是眼睛往外看,一门心思往外寻求所能找到的。所以,他们就无法理解这些说法。
怎样就可以在内心找到证据呢?这就要看西藏的修行人是如何修行的。
很多西藏的修行人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修行当中,经过了千锤百炼,修行境界也日臻圆满,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际,他们深知:虽然在其它时候也存在解脱的空间,但只有在死亡之时,这种空间才是最明显的。在这种境界来临之际,如果能好好把握,就有可能于这种境界中获得成就。因此,他们一直在迫切地等待着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死亡对于这些修行人而言,非但不是不愿接受的可怕灾难,反倒是个稀有难得的突破口。
虽然每个凡夫也必然会回到这种光明境界,但却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就一晃而过。虽然上一世的轮回已经结束,但下一世的轮回却会接踵而至。产生中阴身之后,就会去投胎,并再次经历生老病死,最后又回到光明当中,就这样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每五六十、七八十年就要经历一次这样的轮回开始。
更近的轮回开始,就是每个昼夜的二十四小时所经历的轮回始末。在白天的一切活动都结束之后,就会进入深度睡眠,在深度睡眠当中,又有可能经历类似于前面所讲的空间——粗大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已经消失,但细微的阿赖耶识却没有中断。之后,这个空间会随着梦境的出现而结束。当然,如果整夜都处于梦境当中,那么这种位于深度睡眠之中的状态就不会出现。这也是一种轮回的开始,这种轮回的开始,是我们几乎每个晚上都会经历的,所以说它是“近在眼前”。
你们也许听说过,有的修行人可以昼夜连续不断地处于光明境界当中,对于这些人而言,打不打坐、睡不睡觉已经无所谓了。这种修法就称为“睡眠光明”。
离我们最近的轮回开始,就是一个念头的产生。每个人在每一刹那都会产生千奇百怪的念头,这些念头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也许是一秒、两秒,乃至百分之几秒、千分之几秒,虽然时间极其短暂,但其间也经历了一次轮回的始末。
比如说,当我们心中产生了一个比较强烈的嗔恨心时,无论这个嗔恨心持续多长时间,当它最终在没有任何去处的情况下结束时,假如又产生了一个忌妒心,则在嗔恨心的结束与忌妒心的诞生之间,也存在着一个光明空间。修行人白天所修的光明,就是这种每个念头之间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光明。
但这个空间对我们来说却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锻炼,缺乏修行的经验,所以抓不住这个机会,在尚未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这个空间已经转瞬即逝,我们又会被新的念头所控制,就像忌妒心的产生,这也就是一个最短暂的轮回开始。
由此可见,最远的轮回开始,位于轮回诞生之际;其次的轮回开始,位于众生每次死亡之后;再次的轮回开始,位于众生每天的深度睡眠之后;最近的轮回开始,则位于刹那刹那的念头之初。这些轮回的开始,既不可能用任何仪器来测量,也不可能用世间逻辑来推理,只有通过修行人自己的内证才能找到。一旦能找到这种开始,也就找到了轮回诞生的初始。
如果想了解更详细的解释,就只有在密宗的经续当中去寻找。在这些经续中,将轮回的起源剖析得非常透彻,因为密乘修行人要想把握各种契机,就必须了解这些程序。但我们今天却只讲了以上这些略高于显宗,又稍逊于密宗的观点。
3、讲述他人的观点
所谓“上帝造人”,以及“有机分子产生生命,大脑产生意识”的所谓轮回开始,以及物种起源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猜测而已。到目前为止,既没有任何人可以直接地感受到这一切,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用某种仪器来证实这一切。
科学是无法驳倒上帝造人之说的。虽然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但大名鼎鼎的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说过:“事实上科学并不能否定神的存在,而相信科学又同时相信神并不会构成冲突。我同意科学无法否定神的存在,这点我绝对同意。我也同意,相信科学与同时相信神并没有冲突。我认识很多相信神的科学家。”由此可见,即使触及到现代尖端科学的人,也无法推翻神的存在,因为这两种思维的境界是互不相关的。但迄今为止,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证明神的存在、造物主的存在,更无法证明造物主创造世界的说法,这种猜测只会越来越站不住脚。
我们大家都知道,以前西方也存在着人类有灵魂与没有灵魂的两种观点。后来笛卡儿创立了二元论,人们就人云亦云地认为:人是肉体与灵魂的结合体。但这种学说在西方并没有成为主流思想。
后来又诞生了神经科学,他们认为:因为在大脑的某些部分受到破坏之后,就会对意识产生影响,所以意识应当是从大脑中产生的。很多人在听到这些宣传之后,都信以为真,继而使这种思想成为一种主流,其它思想又开始逐渐淡化。时至今日,很多人又对这种说法产生了怀疑。因为这种说法虽然可以解释某些方面的问题,但同时又出现了很多其根本不能解释的脑外记忆等生命奇迹。
关于世界与人生的种种解释就这样不断地推陈出新,却始终没有一种学说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这些证据是直观的感受,从世俗谛的角度而言则不可能被驳倒。佛所讲的理论就是不但有直接的感受,也有逻辑的推理。当然,这种逻辑不是普通的逻辑,而是佛教所特有的、极其深奥的逻辑。
二、依佛言教,斩断轮回
我们在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恍然大悟:轮回的开始、如来藏、光明、佛的境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在生生世世、每一天、每一瞬间,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经历。它时时刻刻与我们同在,只是因为无明的阻碍,才将我们与解脱隔断,并使我们产生了烦恼执着。解脱与轮回之间虽然看似有天地之遥,但如果能够证悟,也就近在咫尺。任何人通过修行,都可以从凡夫俗子的境界到达光明涅盘的境界。
如果有了这样的体悟,我们就会看到希望的曙光,从此以后,就不会再因为解脱的渺茫而失望退却了。
佛陀将各种屡试不爽的方法告诉给世人,每个人只要能按照佛陀的指点去锻炼,依照佛陀的方法来控制无明,轮回就会露出原有的本来面目。如果能断除大部分的烦恼,就可以显露出大部分的空间,这就是密宗与禅宗所说的“开悟”或者“明心见性”。用这种方法来寻找轮回的开始,应该说是非常容易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寻找轮回的开头是没有用的。因为,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每个人的经历都如同一场梦,如果在梦中去寻找梦的起源,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因为梦境中的东西本来就不存在,所以也谈不上什么起源。什么时候开始做梦,也就是所谓梦境的起源。
同样,在原本空性、犹如梦境的轮回中去寻找所谓的起源,也只能碰一鼻子的灰。当从梦境般的轮回中惊醒过来以后,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起源,一切都是一种幻觉而已。什么时候产生幻觉,也就是轮回的开始;什么时候幻觉消失,也就是轮回的结束。
外面的物质世界,就是内心的一种反映。当然,我们并不是在宣扬唯心主义。我曾很肯定地说过,佛教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既不是物理学,也不是心理学,但佛教中既有唯物主义的部分,也有唯心主义的部分,还有科学的一部分观点。那么,佛教究竟是什么呢?佛教就是佛学。为什么叫佛学呢?因为:一、它讲述了佛的观点和要求;
二、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成佛,所以称之为佛学。
佛学或者佛教人生观的第一部分——起源,就是这样的。在通达了这些理论之后,我们该怎样加以运用呢?如何利用这个理论来获得解脱呢?修光明、修大圆满或者其他的藏密都可以,只是大圆满修起来比较容易而已。
如果在今生当中没有证悟、没有锻炼、没有修行,却守株待兔般地等待着中阴身的来临,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因为,在每天晚上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我们都会进入这种境界,但却从来没有发现、没有抓住,甚至没有丝毫的感觉。那么,将来在中阴身时,也只会是这样。
因此,现在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获得证悟。如果能证悟,则在睡眠的时候也能找到这种机会。在证悟之后,如果能在证悟的境界当中停顿五分钟,中阴的光明就可以停留五分钟;如果能停顿十分钟,中阴的光明就可以停留十分钟。在证悟境界中停顿的时间越长,中阴光明停留的时间也就越长,如果能认识光明,并不中断地在中阴光明中停顿一小时不起任何杂念,我们就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从容地修行。但现在不要说一小时,在根本没有经历过空性光明的情况下,在中阴时就不可能有任何感受。
证悟的基础,就是出离心、菩提心等加行修法,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要想获得证悟,纯粹是异想天开。衡量加行是否修完的标准,就是观察自己相续中是否具备出离心与菩提心。在所有的加行修完之后,就可以开始大圆满的修法,之后就有可能证悟。
证悟并不是万事大吉的最终结果,之后还要经过一些阶段。在这种基础上,如果今生的修行始终没有太大的进步,就可以等待中阴的来临,这样才会有一些把握。如果根本没有开悟,却自不量力地妄想通过中阴法门来获得解脱,就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真正想这样一步步走的人是为数不多的,而真正能够这样一步步走的人更是屈指可数。我们随时都在经历轮回的起点与终点,开始与结束,但我们却希望轮回能够永远结束,而不再有开头。其实,如果自己能够努力,这个目标也并不是达不到的。在开悟之后,解脱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以上的观点,是成千上万的拥有高度智慧的人,在佛陀的指导下,于我们自己的实验室里反复研究、实验的结果,它超越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物种起源之说。
今天所讲的轮回起源既可以当成一个常识来了解,也可以作为一个修法来运用。但愿大家能各得其所,并学以致用。
来源慧灯之光
前一篇:难以下咽的刃头蜜
后一篇:跟坏人也要讲正直和仁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