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极微粒子和现代科学的质子、中子之比较
metta

质子、中子的内部构成
人们一般都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而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一度被认为是最微小的物质微粒,因而把它们叫作基本粒子。然而在六十年代科学家又在实验中发现质子、中子还有内部结构,各自都是由三个夸克构成并且由胶子把它们“粘”在一起。下面这张互动百科上的图形象地说明从原子到夸克这样的构成关系:

质子和中子的差别在于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构成,而中子是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构成。夸克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是夸克禁闭[注1],就是夸克不能单独存在,它们只能以特定的组合方式存在于质子、中子和其它粒子中。
四大、极微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认为物质是有地水火风四大够成,然而对地水火风如何构成物质的细节可能并不了解。这方面的详细知识来源于佛教的论藏。南传佛教保存了最原始的论藏,音译叫作《阿毗达摩》。和北传佛教不一样,南传佛教认为他们传承的《阿毗达摩》是释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按照《阿毗达摩》的观点,一切物质都是由包含地水火风四大的物质微粒构成,这种微粒叫作极微,又叫色聚。物质在佛教中叫作色法,由地水火风四大基本元素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物质微粒被叫作色聚就是很自然的。
很有趣的是,在讲四大各自的作用的时候,《阿毗达摩》认为水元素的作用就是把其它三个元素“粘”在一起,这和质子、中子中的胶子的把三个夸克“粘”在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更有趣的是,佛教认为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不能单独存在,它们只能聚集在一起以极微粒子的形式存在[注2],显然这和夸克禁闭如出一辙。由此我们看到佛教讲的极微的构造和质子、中子的构造有高度的相似性。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色无常
按照现代物理,微观粒子不仅有粒子的特性,还有波动的特性。如果不是学理科的,可能并不了解波动性的细节,比如象几率波这样的概念。但有一点是可以了解,那就是波动性描述的是一种起伏变化的图像。那么佛教讲的极微是不是也包含这样的图像呢?答案是肯定的。佛经中常常要求修行人在禅修中观察“色无常”,色就是指构成我们身心和周围世界的物质,无常就是指的生灭变化的意思,如《大般涅槃经》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不过常人对无常的理解往往是世事不可预料的意思,但这并没有反映出无常这个概念的原意。那么按照佛教的观点,这种生灭变化有多快呢?近代的著名南传佛教大师如韦布尊者、马哈西尊者都说眨眼间就有数十亿计(billions
of
billions)的生灭。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比较只是说有相似性,但并不能简单地把波动性和色无常划等号。
微观粒子的描述与观察手段
科学研究中描述一个微观粒子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其电荷、自旋和质量,这和探测手段有关系,这三者分别对应电场、磁场和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由于对微观粒子来说,万有引力通常太弱,实际上质量大多由实验间接推出。所以当科学家描述质子、中子的时候,除了阐述构成它们的三个夸克和胶子外,还要描述它们的电荷、自旋和质量,另外再加上别的必要的量子数。
佛教描述极微粒子,除阐述构成它们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风外,还有四个必不可少的参量,就是颜色、气味、味道和食素。佛教认为四大元素为最基本的色法,其它色法和色法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都被看作四大所造色。在古印度没有文字,更别谈记录的纸笔,所以用数字作为助记的方法。把四大和四大所造色加起来总共是28项,一般就说色法28法。因为在一切色法微粒中都有四大和颜色、气味、味道和食素这八项,所以把它们称为八不离色。只拥有八不离色的极微粒子被称为“纯八法聚”。颜色、气味、味道也是和探测手段有关的参量,因为它们是眼、鼻、舌的感知对象。我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和现代科学相对比,实际的禅修过程是首先由意识直接观察到色法微粒然后进行深入观察分析,而常人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对物质的认识就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
可能有人立即就会问,极微粒子太小,人怎么可能看得见。对常人这确实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经过佛教禅定和内观训练并达到相当水平的人是可以的。比如班迪达尊者、舍弃我禅师说到过观色法到一定程度会看到色法微粒。而帕奥禅师的讲法则把如何观察极微粒子讲得非常仔细,至于具体细节请参看南传佛教传统的禅修手册《清静道论》和帕奥禅师的著述《如实知见》、《智慧之光》等书籍。
光的粒子性
有比较好的禅修经验的人都知道,在没有进行禅修训练以前,闭上眼睛就是两眼一抹黑。而经过禅修训练当达到比较好的状况时,闭上眼睛也有一种光明感,水平进一步提升达到出现禅相的时候,这种光明就更加强烈。科学家认为光是一种物质,而佛教认为光是一种色法。禅修中出现的光明佛教认为是因为心有定力而产生的,所以是一种心生色法。帕奥禅师在谈到禅相的光明时说,禅修中去观察,能够发现禅相的光也是由极微粒子构成的,每个粒子中都有地水火风。
光是一种粒子是近现代科学的发现,科学实验中往往把光叫作“光子”。过去光被认为是一种电磁波,后来才发现光象其它物质那样不但具有波的特性还具有粒子的特性。佛教徒在禅修中能发现光的粒子性是一件很有意思事。
讨论
我们知道,我们人本身和周围物质世界都是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的绝大多数重量都是由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贡献的,核外的电子只占质子和中子的约2000分之一。现代的物理学家对电子的内部结构没有任何了解,只是把电子看成一个基本粒子。所以按重量算,质子、中子这种3+1结构(3个夸克+胶子)代表了超过99.9%的物质。那么佛教中的极微粒子是不是就是这些质子、中子呢?显然简单划等号是没有确实根据的,因为微观物质结构一层套一层,我们不知道夸克内部是不是还可以分出更细微结构。而佛教所说的极微粒子,内部的地水火风是已经不能再往下分的。
【注1】夸克禁闭请参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1309016.htm
【注2】《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六章色之概要节七
不分离色:四大元素与颜色、香、味及食素(营养)四种所造色合称为八不离色(avinibbhogarupa),因为在一切的色聚里都有这八种色法。其它色法则可以存在或不存在于某些色聚里,所以称为可分离色。只拥有八不离色的色聚(kalapa)名为「纯八法聚」(suddhatthaka-
kalapa)或「以食素为第八法的色聚」(ojatthamaka-kalapa)。此书链接:
http://www.dhamma.org.cn/books/abdmgyjj/abdngyjj-001.htm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514e70100kigl.html#cmt_1863864

【你知道吗】最小的物质单位(无分微尘)并不存在
在破无分微尘之前,须了解两点:一、凡是粗显的物体都决定有方位上的部分(简称“方分”);二、物体彼此之间的相对是由缘起决定,丝毫不杂乱。
第一点、凡是粗显的物体都决定有方位上的部分。
我们眼前呈现的这个世界里大大小小的事物,每一个上面都有各个方位的部分。只有这些部分互相配合,才能合成三角形、长方形等的形状。如果它上面没有各个方位上的部分,那是绝不可能有什么形状的。
比如,你能想象出一只没有任何左、右、内、外等部分的手吗?由于有各方位的部分、差别,才出现总体的一只手。如果没有任何部分,绝不可能现出一只手的形象。再观察五根手指,也是各自不同,有各个方位上的显现。继续观察一根手指、一节手指,亦复如是。
所以凡是眼识前显现的事物都一定有方位上的部分。比如一间房子,因为有方分,才能固定地前边开门,右边开窗等,秩序丝毫不乱。无论多少高楼、多少房间、多少角落,都有各自所处的方位,各自又有上下、左右等方位上的部分,如此才形成了空间上无紊乱的秩序、差别和规则。
我们的身体也是各部分无紊乱地安住在自己的位置上,这也是个小世界,内、外、上、下等空间上的规则井然有序。比如头在上、脚在下、皮在外、肉在里、五脏在内部,心、肝、脾、胃等也各就各位。单是一张脸,上面长的五官都各有方位。如果没有左眼和右眼的区别,怎么安立两只眼睛呢?没有上额、两眼、鼻子、嘴巴、下巴等各住各位共同合成,又怎么安立脸部?脸部无非是上面两只眼睛,中间一个鼻子,下面一个口等组成,各在各的位置上。如果没有这些方位上的部分,那就无法组成一张脸。因为如果承许这张脸是无分的一,那么所有的差别相都顿时消失,只有一个单独的“一”,分不出上、下、左、右等,两眼、鼻子、下巴、脸颊等全部合在一起。这样无面目的“一”,什么形状也看不到,那就等于没有。
因此,凡是世间能见到的一切法,无论是人、是动物、是山河大地等,决定都有各方位的部分,否则就不会有显现。如果承许万物上没有方分,就等于承许眼识前没有任何显现,顿时成为漆黑无形的世界。所以凡是显现在眼识前的色法,都一定有各方位的部分。
第二点、物体彼此之间的相对是由缘起决定,丝毫不杂乱。
比如现在,我是以脸这个面对着前方,以后脑这个面对着后方。我能不能做到脸既对着前方,又对着后方呢?显然不能。我转过脸来对着左边时,能不能又对着右边呢?也不可能。或者我斜过来四十五度对着东北方,能不能同时又对着西北方呢?同样不能。
这里要观察到:空间上由缘起形成的彼此相对丝毫不会紊乱,比如我的脸和前方构成缘起,这时就成了脸这一面对着前方;我的后脑和后方构成缘起,又成了后脑这一面对着后方,其它左、右等也是如此。这样的相对不会错乱。也就是说,正对着东方不会成为又对着西方。反证:如果一个面正对着东方,又成为对着西方,那应成对着一切方,导致一切方都成了东方;进一步,没有了其它方,东方也不能独立存在,所以东方也要消失,成了没有方;更进一步,若没有方,中间的也无法独自成立,由此成了空无。
懂得以上两点,破无分微尘就很容易。以下正式破无分微尘:
我们对这个世界分析之后,会认为这个世界是由无分微尘组成的。这样真实中只有无数个无分微尘安住在虚空里。这些无分微尘各有其所在的方位。比如一张纸,有四个角、中间等各方位的部分,因此就可以在各个方位上取到极微。比如在西边的角上分解,分出的极微当然是住在西边,又在其他方位取极微,就有住在东边、南边、北边和中间的极微共五个极微取出来了。
中间的极微对着西边的面,能不能同时又对着东边、北边或者南边呢?不可能!
现在出现了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承许中间是无分微尘,另一方面又要承许它有分别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极微的四个面。这四个面是一个,还是多个?如果是一个,就必须承许东南西北是同一个方向,但这无法成立。如果是多个,那就可分,和无分的承许相违。
这样一观察,就会发现根本没有实有的色法,任何物质都只是假相而已。否则就会面临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承认由不可分(无方分)的极微组成物质世界;另一方面又不能违背现量前有东南西北等方位,要承许中间的极微有对着不同方位极微的不同的面,也就成了可分。
总结:一、以宏观上物质有不同的方位和方分,推出有处在不同方位的极微;二、如果是有实体的物质存在,必定没有任何方分。这样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自许相违。这就证明一切色法都是空性,而不是实有。凡是承许实有的宗派,都会面临无法克服的困难,所以都不能成立。

破无分微尘实有
在一个无分微尘的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各放置一个无分微尘,若中尘与六尘相对,则中尘可以分成六个面,而成为有分;若不相对,则成为一体,而无法堆成粗大的色法。如此可断定无分微尘为空性。如《唯识二十颂》云:“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
现在不必考虑粗法,直接落在无分微尘上观察。这个物质世界在自己面前只是无数个无分微尘,这些无分微尘一个个安住在各自的位置上,这样只要在中间取一个极微,然后在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各取一个极微,对着中间的极微,就构成了矛盾。
中间这个尘跟六方的六个尘,要么相对,要么不相对。如果相对,中尘就有分别对着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尘的六个面。这时,能否承许对着东边的面等于对着西边的面呢?比如伸出左手,掌心向上,不能承许这只手对着上方的面就是对着下方的面。如果承许是一个,这样同一个面既对着上方又对着下方,显然不成立;或者应成上方等于下方。同样,如果对着东方的面等于对着西方的面,那么这二个面就成了同一个面,应当既对着东方又对着西方,显然不成立。或者须承许同一个面所对的西方就是所对的东方,这也不成立。所以只能承许这两个面不同。因此,须承许中尘对六尘的六面各不相同。这样中尘就可以分成六个部分,和无分的承许相违。
如果有人说:中尘跟六方的六尘,根本不相对。那就这样观察,空间里只要有两个物体,即成相对;单一物体,则没有相对。比如我住在一间房子里,“我”以外其他任何东西都和我相对,只有我跟自己不相对。所以,如果承许六尘跟中尘不相对,那就成为一体,所有的微尘都应当处在中尘的位置,融成一个极微,而不可能超过一个极微的量。这样浩瀚太空里的无数天体就缩小成一个极微,此外没有任何法。
如前所说,分析粗大的世界,会发现宏观物体彼此之间都是相对的。由于宏观上彼此相对,分到微观上的极微也彼此相对。这样只要在各个方位上各取一个极微,它们彼此相对就不是无分,而不相对又成了全世界只有一个极微。
比如房间里十几个人,彼此之间都是相对的,这是由空间上的缘起而自然显现的。如果根本没有相对,那就成了只有一个人,这当然不可能。同样,中尘面对无数的极微,它们跟中尘是否相对?如果承许相对,则中尘和不同方位极微对着的面就不同,由此就成了可分。如果不相对,那就成了全世界只有一个极微,而没有任何其他的法。
总之,在一个无分微尘的上、下、左、右、前、后六方各取一个极微,如果中尘与六尘相对,它就可以分成六个面,而成为有分;如果不相对,那就融成了一个极微,而无法堆成粗大的物体。这样就以理破除了无分微尘。
当我们由分解而见到粗法只是多个支分的积聚时,总体的假相就会消失。因此证明可分的法都不是实法,而只是假相。最后就落在观察无分的微尘上,这也以理推出不成立。因而得出结论:一切从粗到细的色法都是空性,而无实法。
在破无分微尘之前,须了解两点:一、凡是粗显的物体都决定有方位上的部分(简称“方分”);二、物体彼此之间的相对是由缘起决定,丝毫不杂乱。
第一点、凡是粗显的物体都决定有方位上的部分。
我们眼前呈现的这个世界里大大小小的事物,每一个上面都有各个方位的部分。只有这些部分互相配合,才能合成三角形、长方形等的形状。如果它上面没有各个方位上的部分,那是绝不可能有什么形状的。
比如,你能想象出一只没有任何左、右、内、外等部分的手吗?由于有各方位的部分、差别,才出现总体的一只手。如果没有任何部分,绝不可能现出一只手的形象。再观察五根手指,也是各自不同,有各个方位上的显现。继续观察一根手指、一节手指,亦复如是。
所以凡是眼识前显现的事物都一定有方位上的部分。比如一间房子,因为有方分,才能固定地前边开门,右边开窗等,秩序丝毫不乱。无论多少高楼、多少房间、多少角落,都有各自所处的方位,各自又有上下、左右等方位上的部分,如此才形成了空间上无紊乱的秩序、差别和规则。
我们的身体也是各部分无紊乱地安住在自己的位置上,这也是个小世界,内、外、上、下等空间上的规则井然有序。比如头在上、脚在下、皮在外、肉在里、五脏在内部,心、肝、脾、胃等也各就各位。单是一张脸,上面长的五官都各有方位。如果没有左眼和右眼的区别,怎么安立两只眼睛呢?没有上额、两眼、鼻子、嘴巴、下巴等各住各位共同合成,又怎么安立脸部?脸部无非是上面两只眼睛,中间一个鼻子,下面一个口等组成,各在各的位置上。如果没有这些方位上的部分,那就无法组成一张脸。因为如果承许这张脸是无分的一,那么所有的差别相都顿时消失,只有一个单独的“一”,分不出上、下、左、右等,两眼、鼻子、下巴、脸颊等全部合在一起。这样无面目的“一”,什么形状也看不到,那就等于没有。
因此,凡是世间能见到的一切法,无论是人、是动物、是山河大地等,决定都有各方位的部分,否则就不会有显现。如果承许万物上没有方分,就等于承许眼识前没有任何显现,顿时成为漆黑无形的世界。所以凡是显现在眼识前的色法,都一定有各方位的部分。
第二点、物体彼此之间的相对是由缘起决定,丝毫不杂乱。
比如现在,我是以脸这个面对着前方,以后脑这个面对着后方。我能不能做到脸既对着前方,又对着后方呢?显然不能。我转过脸来对着左边时,能不能又对着右边呢?也不可能。或者我斜过来四十五度对着东北方,能不能同时又对着西北方呢?同样不能。
这里要观察到:空间上由缘起形成的彼此相对丝毫不会紊乱,比如我的脸和前方构成缘起,这时就成了脸这一面对着前方;我的后脑和后方构成缘起,又成了后脑这一面对着后方,其它左、右等也是如此。这样的相对不会错乱。也就是说,正对着东方不会成为又对着西方。反证:如果一个面正对着东方,又成为对着西方,那应成对着一切方,导致一切方都成了东方;进一步,没有了其它方,东方也不能独立存在,所以东方也要消失,成了没有方;更进一步,若没有方,中间的也无法独自成立,由此成了空无。
懂得以上两点,破无分微尘就很容易。以下正式破无分微尘:
我们对这个世界分析之后,会认为这个世界是由无分微尘组成的。这样真实中只有无数个无分微尘安住在虚空里。这些无分微尘各有其所在的方位。比如一张纸,有四个角、中间等各方位的部分,因此就可以在各个方位上取到极微。比如在西边的角上分解,分出的极微当然是住在西边,又在其他方位取极微,就有住在东边、南边、北边和中间的极微共五个极微取出来了。
中间的极微对着西边的面,能不能同时又对着东边、北边或者南边呢?不可能!
现在出现了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承许中间是无分微尘,另一方面又要承许它有分别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极微的四个面。这四个面是一个,还是多个?如果是一个,就必须承许东南西北是同一个方向,但这无法成立。如果是多个,那就可分,和无分的承许相违。
这样一观察,就会发现根本没有实有的色法,任何物质都只是假相而已。否则就会面临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承认由不可分(无方分)的极微组成物质世界;另一方面又不能违背现量前有东南西北等方位,要承许中间的极微有对着不同方位极微的不同的面,也就成了可分。
总结:一、以宏观上物质有不同的方位和方分,推出有处在不同方位的极微;二、如果是有实体的物质存在,必定没有任何方分。这样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自许相违。这就证明一切色法都是空性,而不是实有。凡是承许实有的宗派,都会面临无法克服的困难,所以都不能成立。
在一个无分微尘的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各放置一个无分微尘,若中尘与六尘相对,则中尘可以分成六个面,而成为有分;若不相对,则成为一体,而无法堆成粗大的色法。如此可断定无分微尘为空性。如《唯识二十颂》云:“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
现在不必考虑粗法,直接落在无分微尘上观察。这个物质世界在自己面前只是无数个无分微尘,这些无分微尘一个个安住在各自的位置上,这样只要在中间取一个极微,然后在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各取一个极微,对着中间的极微,就构成了矛盾。
中间这个尘跟六方的六个尘,要么相对,要么不相对。如果相对,中尘就有分别对着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尘的六个面。这时,能否承许对着东边的面等于对着西边的面呢?比如伸出左手,掌心向上,不能承许这只手对着上方的面就是对着下方的面。如果承许是一个,这样同一个面既对着上方又对着下方,显然不成立;或者应成上方等于下方。同样,如果对着东方的面等于对着西方的面,那么这二个面就成了同一个面,应当既对着东方又对着西方,显然不成立。或者须承许同一个面所对的西方就是所对的东方,这也不成立。所以只能承许这两个面不同。因此,须承许中尘对六尘的六面各不相同。这样中尘就可以分成六个部分,和无分的承许相违。
如果有人说:中尘跟六方的六尘,根本不相对。那就这样观察,空间里只要有两个物体,即成相对;单一物体,则没有相对。比如我住在一间房子里,“我”以外其他任何东西都和我相对,只有我跟自己不相对。所以,如果承许六尘跟中尘不相对,那就成为一体,所有的微尘都应当处在中尘的位置,融成一个极微,而不可能超过一个极微的量。这样浩瀚太空里的无数天体就缩小成一个极微,此外没有任何法。
如前所说,分析粗大的世界,会发现宏观物体彼此之间都是相对的。由于宏观上彼此相对,分到微观上的极微也彼此相对。这样只要在各个方位上各取一个极微,它们彼此相对就不是无分,而不相对又成了全世界只有一个极微。
比如房间里十几个人,彼此之间都是相对的,这是由空间上的缘起而自然显现的。如果根本没有相对,那就成了只有一个人,这当然不可能。同样,中尘面对无数的极微,它们跟中尘是否相对?如果承许相对,则中尘和不同方位极微对着的面就不同,由此就成了可分。如果不相对,那就成了全世界只有一个极微,而没有任何其他的法。
总之,在一个无分微尘的上、下、左、右、前、后六方各取一个极微,如果中尘与六尘相对,它就可以分成六个面,而成为有分;如果不相对,那就融成了一个极微,而无法堆成粗大的物体。这样就以理破除了无分微尘。
当我们由分解而见到粗法只是多个支分的积聚时,总体的假相就会消失。因此证明可分的法都不是实法,而只是假相。最后就落在观察无分的微尘上,这也以理推出不成立。因而得出结论:一切从粗到细的色法都是空性,而无实法。

转载来源益西彭措堪布《中观纲要》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78
量理宝藏论在线阅读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more.asp?lm2=1053
因明学在线学习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2
因明学在线辅导
http://www.zhibeifw.com/ptjt/lbfd_list.php?id=316
释量论·成量品释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224
成量品讲记视频http://www.tudou.com/listplay/OQYGXJzs2z0/_NEifV6TpjU.html
成量品讲记文档http://user.qzone.qq.com/1413804519?ptlang=205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