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欣赏国粹京剧随录
(一)
我们这一代喜欢京剧艺术的人,几乎是听“话匣子”长大的。
喜欢京剧艺术的人,无不喜欢旦角的戏。因此,说起京剧四大名旦,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分别是:梅兰芳先生、程砚秋先生、尚小云先生、荀慧生先生,以其为代表的流派则分别称之为梅派、程派、尚派、荀派。可以说,这四个人就是中国京剧的灵魂人物和领军人物,他们是中国民族艺术的骄傲,他们在继承老一辈的艺术的同时还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融入表演中,形成了同出一脉但是风格各异的演出模式,自成一派,直到现在还对中国的戏曲表演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http://www.kdocs.cn/api/v3/office/copy/KzB6eFVSY1B4UVZEUmJna3R2YnRmWEdVSTdrMlB1NTdEUGVCc1UrTkNQZnQwdmVxeStXSFJMclFETmdUSTZ4ZEd2SDlQT09IMDBrVVNobUIwaWdSNUxWUHFRTTlnTVIzblh2RWJhUkt2SXE3a0h6djFzQ3YyMW5rb0RpT2lRekJBNTlaR0pqdEdjd1JuTkM0cUtUdVR4bVdwTzlqRlVRNkxVWnpwQkNCYU5BSzhnL2tRQ3JzQzI0SUllMTBTSUlrTnU1U0NiN0dlc3dGeURhUS9uQ3h5S3J5MmxFS3k0OURVZUpLSWE1V29YNUU2TDBCeHF5ZFRvdVVDTjJ2Z2dRc2l1Zk5YZFRaQlAwPQ==/attach/object/65ERKNQ2ABQFA?
中国国粹京剧四大名旦各自的特色是什么?与他们几为同时代或者稍早些的大师级的名家(或者可以说是他们的恩师)王瑶卿先生曾经用四个字作了精辟地概括:梅兰芳的“相”,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
王瑶卿,生于1881年,卒于1954年,原名瑞臻,字稚庭,号菊痴,晚号瑶青,斋名“古瑁轩”,祖籍江苏清江(今江苏淮安)。其父为晚清著名昆曲演员王绚云。
http://www.kdocs.cn/api/v3/office/copy/KzB6eFVSY1B4UVZEUmJna3R2YnRmWEdVSTdrMlB1NTdEUGVCc1UrTkNQZnQwdmVxeStXSFJMclFETmdUSTZ4ZEd2SDlQT09IMDBrVVNobUIwaWdSNUxWUHFRTTlnTVIzblh2RWJhUkt2SXE3a0h6djFzQ3YyMW5rb0RpT2lRekJBNTlaR0pqdEdjd1JuTkM0cUtUdVR4bVdwTzlqRlVRNkxVWnpwQkNCYU5BSzhnL2tRQ3JzQzI0SUllMTBTSUlrTnU1U0NiN0dlc3dGeURhUS9uQ3h5S3J5MmxFS3k0OURVZUpLSWE1V29YNUU2TDBCeHF5ZFRvdVVDTjJ2Z2dRc2l1Zk5YZFRaQlAwPQ==/attach/object/OWHBANQ2ABQHA?
王瑶卿是—位颇具创造精神的艺术大家,他在继承前人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将青衣、花旦、武旦融合一体,创造了“花衫”行当,在唱腔、表演、服装、化妆等方面,都作了大胆的改革。他的京白,清晰柔和,独具特色,把口语化的台词念得有感情、有韵味,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他的唱功明丽刚健,遒劲爽脆,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他还善于运用步法和水袖技巧表达人物特性,其靠功更是娴熟工稳,身手干净利落,并率先废除了跷功。
王瑶卿46岁时因“塌中”而离开舞台,转而致力于戏曲教育事业,在戏曲教育方面堪称一代宗师,在梨园界被尊奉为“通天教主”。其入室弟子数以百计,主要传人除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之外,还有芙蓉草(赵桐珊)、筱翠花(于连泉)、荣蝶仙、徐碧云、王玉蓉、朱琴心、黄玉麟、程玉菁、黄咏霓(雪艳琴)、华慧麟、章遏云、于玉衡、刘秀荣、谢锐青等。四大名旦之首、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曾说自己是“按他(指王瑶卿先生)的路子完成他未竟之功的”。程砚秋先生扬长避短,创造“程腔”,也是在王瑶卿先生直接指导下完成的。
可以说,京剧四大名旦 能让其恩师王瑶卿先生去点评一番,说明其艺术是得到了王瑶卿先生的认可,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美事儿。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