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窗幽记》选读之二二二

(2023-10-04 07:54:41)
分类: 读书札记
《小窗幽记》选读之二二二
静者心不妄动    敬者心常惺惺
程子教人以静,朱子教人以敬,静者心不妄动之谓也,敬者心常惺惺之谓也。又况静能延寿,敬则日强,为学之功在是,养生之道亦在是,静敬之益人大矣哉!学者可不务乎?
【译文】程子教人持静,朱子教人主敬。静是心不起妄念妄动,敬则是常保觉醒状态。由于心不妄动,所以能延长寿命;由于常保觉醒,所以能日有长进。求学的功夫在此,养生的方法也在此。“静”“敬”二字对人的益处太大了!学子能不在这两点上下功夫吗?
【一得】明代陈眉公和清代的王永彬分别在自己所著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中向世人发出同一提醒和诘问:程颐先生教人“主静”,朱熹先生教人“持敬”。有志于学问的人能不致力于这两点吗?为何有志于学问的人必须致力于“主静”和“持敬”?原因当有三:其一、能以“静”与“敬”字修身处事者,自然能有一个合乎适度的人生。人生修身处世,无外乎“静”与“敬”两字。立根修正的根本,则在于“静”与“敬”两者之中。心静才能气定神闲,使心不随外物所动,在避开喧闹时,也能使本心有个主宰。而身敬者对天地之道有敬畏之心,才能感知到人生底线的存在,才能保证自己的行为不失偏颇,不逾越规则,让自己不至于因错误的念头驱使,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其二、“主静”和“持敬”是求学问的功夫和培育生命的方法。“静”是一种任世界之喧闹,本心不随之流转的境界。求学问,若“本心随之流转”,“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而“敬”是一种守道的功夫,待人处世时心存敬畏,才能在得到他人尊重的时候,让行为保持适度。其三、沉静就是心不能起妄念,持敬是心中常保持清醒谦恭。程朱教人“主静”,朱子教人“持敬”,守静之人心不妄动,守敬之人常保警觉,由于心不妄动,所以能延年益寿;由于常保警觉,所以日有增长。人生无论求学之功还是养生之道都当如此,“静和敬”两者对人的益处之大,正是我们追求的根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