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第一八三则
(2023-09-10 15:18:18)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第一八三则
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此耕读之本原也,而后世乃假以谋富贵矣。衣取其蔽体,食取其充饥,此衣食之实用也,而时人乃藉以逞豪奢矣。
【译文】耕种是为了糊口活命,读书是为了明白道理,这是耕种和读书的本意,然而后世却被人当作谋求富贵的手段。穿衣是为了遮羞,食物是为了充饥,衣食原本是为了实际上的需要而用,然而现在却被人用以夸示豪富奢华。
【一得】本则《围炉夜话》仍然是围绕“耕读”二字作文章。王永彬以为,耕为“养生”,读为
“明道”,是为耕读之“本原”,后世之人却用来谋求富贵,完全背离了耕读之初衷;衣为“蔽体”,食为“充饥”,是为实现其“实用”价值,当今之人却用以炫耀豪富奢华,也彻底有悖实用之本意。有一定道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古人以田多为富,已失耕种本意,这和现在许多人以炒地皮、买卖房图利,而无耕作、居住之实其实是一样的。读书是用来明理的,以读书求富贵,同样失去了读书的本意。不过,古人倡导“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对以读书谋求富贵之风的形成,无疑早就起了引导和推波助澜的作用。穿衣原是为了保暖和蔽体,吃饭原是为了免除饥饿。讲究衣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情趣,但超过了一定限度,也就转变为虚荣了。虚荣心是人类天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是一种追求自我价值认可的表现,本无可厚非。然而,虚荣心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自卑情感,这种自卑情感来自于个体对自身能力、形象、地位等方面的不足感,背后往往是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和自卑。这种自卑情感在个体心理中形成了一种弥补方式,即通过外在的物质条件来弥补自己内心的虚荣心。虚荣心背后的自卑情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例如加强自我认知、提高自信心、寻求心理咨询等,来帮助自己摆脱虚荣心的束缚,才能走出自卑的阴影。
前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一八二
后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一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