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第一七五则
(2023-09-05 07:56:14)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第一七五则
儒者多文为富,其文非时文也;君子疾名不称,其名非科名也。
【译文】读书人的财富便是文章多,然而并不是指一些应付考试的文章;有德的人担忧死后名声不能为人称道,这个名不是指科举之名。
【一得】此则《围炉夜话》是说:读书的人以文章多为财富,但并不是指一些应付性的考试文章;有道德的人所担忧的是名声不能被人们称道,但这个名声不是科举之名。诚哉斯言!读书人写出大量的好文章,这便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如果都是一些应试八股的文章,只是辞藻华丽,内容空洞无物,那也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价值的文章是可以藏之名山,超越时空的,可以让后人读之仍有所得,受到启示和影响,这又岂是科场八股、应酬之词所能及的?有德行的君子追求建立道德与功业,深恐德业不成,功业不立,对社会无所贡献,而不是虚无的名望与地位。只有此生多立功德,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恩泽才真正有意义。后世却误把此名当彼名,以为是科举之名,因而走上拼命往科举考场上钻的歧途。王永彬先生身体力行,堪称此方面典范:他不喜科举,很晚才恩获贡生科名,为修职郎,参与编修同治版本《枝江县志》,后候选教谕。在教学中,先令学生修身,次教其治学,不以科举应试为唯一目的。并能身先士卒,修养己身而后教。王永彬涉猎广泛,在著述授业之余,经史诸子书法医学皆习,尤好吟诗,其同郡文友王柏心为其撰写《勅授修职郎宜山王公传》记载:“公著述外,尤好吟咏,与高安周柳溪、彝陵(夷陵)罗梦生结诗社,号吟坛三友”。王永彬一生治学甚广,勤于著述,同治五年《枝江县志》记其《孝经衬解》一部,光绪《荆州府志》记其《帝统年表》、《围炉夜话》、《格言集句》三部。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普通古籍阅览室”的藏书目录中记其《历代帝统年表》一卷、《先正格言集句》一卷、《朱子治家格言》一卷、《六书辨略》一卷、《音义辨略》一卷、《禊帖集字楹联》一卷、《孝经衬解》一卷、《围炉夜话》一卷,合称《桥西山馆杂著八种》。另有《讲学录》、《说古韵言》、《桥西馆诗文杂著》、《独柱山房诗文襟著》、《脏腹病药夫》等。
前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一七四
后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一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