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第一七四则
(2023-09-04 09:38:40)| 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第一七四则
耕读固是良谋,必工课无荒,乃能成其业;仕宦虽称贵显,若官箴有玷,亦未见其荣。
【译文】耕种读书并重固然是个好办法,总要在求学上不致荒怠,才能成就功业。做官虽然富贵显达,但是如果为官而有过失,也不见得是光荣。
【一得】耕种和读书是被古人视为根基的两种职业。至今去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的一些地方探访旅游,“耕读传家”的牌匾仍随处可见。其中的“耕”当然首先是考虑生存,“民以食为天”嘛!耕种要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遵循自然规律,尽力而为,才能有所收获。过程中,可以锻炼人不怕吃苦、勤俭节约的品质。而读书则可以提高修养、增长才干。读书也要寒暑不废、坚持不懈,才能有所作为。基于此,古人强调耕读并重、耕读传家。在本则《围炉夜话》中,王永彬以为“耕读固是良谋,必工课无荒,乃能成其业”,明显是在强调,耕读并行,读书为重。因为耕为养体,读为养心;耕得好可以养家人,读得好却可助社会。耕食粗劣尚可为人,读不明理却枉做了人,所以说“必工课无荒,乃能成其业”。此业乃是指一生“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的功业。步入仕途本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但如果为官不想着廉洁自律、恪尽职守、为民造福,而是腐化堕落、贪赃枉法,必然会遭到世人的鄙夷,有辱祖先的名声。这让我特别想到“三苏”。苏洵是大器晚成的典范,《三字经》中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十多年后,终名扬京师,成为一代大家。程夫人,苏洵之妻,苏氏兄弟的母亲。从苏轼和苏辙的诗文以及回忆中,可以看出程氏的早期教育对苏轼、苏辙两兄弟产生的深远影响。苏轼的《记先夫人不发宿藏》讲到的程氏夫人故事,传达的不仅仅是女德,更是一种廉明公正人生观的身教。某日,眉山城苏家故宅发生一件奇事:两个丫鬟熨烫绸缎,一个丫鬟突然大声惊叫了起来。她的双脚陷进地下的泥土里。原来泥土下面,有一个瓮。众人很兴奋,猜测瓮里可能装有金银珠宝,想打开看看。程夫人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命人用土将陷下的坑填好,告诉大家那东西是前人埋下的,不属于苏家,谁也不准去挖取。这件事给了苏东坡人生观重要的启示。他在《前赤壁赋》中写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有道是:“诗书传家门毓秀,博爱处世人长久。”苏氏家风不变的魂脉,可以归结到这三点: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
前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一七三
后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一七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