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第一六五则
(2023-08-29 17:52:28)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第一六五则
治术必本儒术者,念念皆仁厚也;今人不及古人者,事事皆虚浮也。
【译文】治理国家之所以必定要本于儒家的方法,主要的原因乃在于儒家的治国之道都出于仁家宽厚之心。现代人之所以不如古代人,乃在于现代人所做的事情都十分不实在,不稳定。
【一得】在战国时代,儒家与诸子百家中法家、墨家等一样,只是一种学说流派。汉代以后,由于汉武帝认为儒家的思想更有益于统治的稳固,所以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其后的历代统治者因此都奉行儒学。《围炉夜话》的作者王永彬之所以在这里说:“治术必本儒术者,念念皆仁厚也;今人不及古人者,事事皆虚浮也。”原因在于:儒家的基本思想是仁义之道,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就是要使每一个人都幸福,提出要使老有所终,幼有所爱,鰥寡孤独皆有所养,从而进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经过后来历代统治者的不断发展,儒学讲求三纲五常,并富有治国理念,规范人们的言行,使世人遵循君臣、父子、夫妇等伦理纲常,对维护社会的稳定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历代统治者“治术必本儒术”。惟其如此,天下读书人也无一不身体力行,并以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在王永彬看来,今人与古人相比,更容易为名利所诱,多了一些虚浮之心,少了一些扎实之功,讲的也许是实情。但据此就发出今人不及古人、今不如昔的感叹,难免失之偏颇。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社会更多一些竞争机制,“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趋势,也是无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思想守旧的人难以适应不断变动的社会关系,所以也会有情绪,这样盲目地厚古薄今是会被社会淘汰的。
前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一六四
后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一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