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第一五四则
(2023-08-22 10:20:52)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第一五四则
夙夜所为,得毋抱惭于衾影;光阴已逝,尚期收效于桑榆。
【译文】每天早晚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件中暗中想来有愧于心的。人生的光阴虽然已经逝去,但是总希望在晚年能看到一生的成就。
【一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军师刘伯温用以自勉的一句话非常出名:“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意思是说,世事哪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只求过程中不愧对自己的内心。也可以解释成,如何能将世事做到尽善尽美,称心如意呢?不过是在扪心自问的时候,没有什么惭愧之处罢了。这里的“无愧”可从多方面来说,有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妻子儿女,无愧于国家社会,这是就外在而言;就内在而言,就是无愧于心。内外两者,原是一体的两面。由此看来,无愧于心,似乎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其实,说起来难,真正做起来并不难。人最怕对人对事有所亏欠,弄得食不下咽,睡不安寝,即使外在生活再舒适,也是无法快乐的。只要我们能做到不取非分,其次对人对事尽一己之心,自然也就无可愧之事了。所谓对人对事尽一己之心,就是能对父母尽孝,对妻子尽情,对朋友尽诚,对社会尽力,对国家尽忠,对自己尽生命之长,对任何人或任何事都已尽心,这样的人即使随时死去,都是清清白白,是最轻松、最快乐的人了,自然也就无可愧之事了。人生的光阴虽然易逝,但还是要有所作为,能在晚年有所成就。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因此,要老来无所悲哀,毫无人生徒然之感,必须及早努力。每个人都有一点私心,虽然可以理解,但我们也不能让私心任意妄为地发展下去。要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品性,积极向善。人生短暂而宝贵,我们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前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一五三
后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一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