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第一0八则
(2023-07-09 00:20:38)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第一0八则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
【译文】心能寂静则自然明澈,就像静止的水能倒映事物一般;品格高超便能远离物累,就像无云的天空能一览无遗一般。
【一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此则《围炉夜话》告诉我们:内心被七情六欲占据,就像湖水被浊泥搅浑。湖水无法照物,人心也无法认识万物本相。品格高超的人,内心无所羁绊,自然如云行在天,不带走半点尘土。其实也是在倡导宁静致远的道家哲理。我国在这方面成功的名人多得不胜枚举,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他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陶渊明的最大成就,在于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以自己卓越的诗歌才华,极大地丰富了农事和田园题材的创作。以前诗中罕见的桑、麻、鸡、狗等平凡事物,一经他写入诗中,无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写大自然的亲切,常常能激起人们的无限向往。除诗之外,他还给后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诗并记》。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在那里没有动乱,没有朝代变更,没有国家君臣,没有徭役赋税,百姓过着丰足、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作者以优美的语言,使这篇作品产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后世人们一直把这种空想的社会称作“桃花源”。“宁静以致远”,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
前一篇:赞支付宝工作人员笑儿
后一篇:读《围炉夜话》第一0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