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围炉夜话》之八十则

(2023-06-06 22:13:17)
分类: 读书札记
读《围炉夜话》之八十则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功夫。
【译文】由安贫知足,与世无争,不陷害别人,不贪取钱财的态度,可以看到一个人心境的光明。在涵养的工夫上,既不要忘记聚集道义以培养浩然正气,也不要因为正气不充足,就想要尽办法帮助它生长。
【一得】此则《围炉夜话》中之“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功夫”,意思就是“不贪婪不奢求的人,可以推想得到他内心一定有个光明博大的境界,既不要时刻忘记加强修养,也不要刻意去体现所谓正气,这才是培养个人涵养的根本方法。”不忮不求“一语出自《诗经.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藏。””勿忘勿助“一语则出自《孟子.公孙丑》:“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不忮不求是一个人朴素情操的表现,不羡虚华才能求得人生善美。白居易在《续座右铭》中写道:“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这句话告诫我们,应当时刻问问自己的道德品质怎么样,贵贱是不值一提的。不忮不妒,就能心胸宽广;不求不贪,就会去除贪心,无患得患失之虞,便有仁心道义。如果人人都有不忮不求的心态和胸怀,事业就会兴旺发达,社会就会和谐美好。不忮不求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原则。古语云:“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真正有智慧有思想有品德的人,立身都会选择淳厚,舍弃轻薄,心存朴实而不崇尚虚华,不以自身物质条件差为耻,而去羡慕别人的富贵,更不会因此而追求不当的利益。“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曾国藩为此在家书中写下《忮求诗二首》作为家训,要求家人戒除忮与求,做到“心地干净”。做到不忮不求,需要人们正确认识名位财富与个人信仰的关系。不羡浮名,心朗气清。能做到内心坦荡,不嫉妒、不贪求,靠的是平时的所作所为都从道义出发,时时自省,守心克己,努力保持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如果我们都把不羡浮华、不慕虚荣作为一种本色、一种素质、一种自觉行动,那么内心深处的情怀、良知和信念就会“拨云见日”,心胸自然开阔,志趣自然高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