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选读之六十四(集醒篇之四十四)
(2023-05-05 18:21:09)分类: 读书札记 |
《小窗幽记》选读之六十四(集醒篇之四十四)
宁无忧于心
不有乐于身
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
【译文】面前有赞美的言词,倒不如背后没有毁谤的舆论;身上感到舒适快乐,倒不如心中无忧无虑。
【一得】君子有成人之美,自古以来,相沿成风。逢人说上几句称赞恭维甚至奉承的话,以此获取好感甚至套一下近乎,所在多有,很难上升到道德层面加以臧否。《小窗幽记》“宁无忧于心
不有乐于身”这里讲的是如何面对和处理当面赞美和背后毁谤、身体快乐和心中忧虑之关系。郑重其事地提醒人们:与其面前有赞美言词,不如背后没有毁谤的舆论;身上感到舒适快乐,不如心中无忧无虑。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善与恶、誉与毁这一对矛盾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相比较而存在。不同事情甚至相同事情在不同人看来,可能有善恶之分,誉毁之别。作为当事人在面对时,就应抱着与其有为善之名不如无恶之论的正确态度,不应因为有为善之名而沾沾自喜,而对别人对自己毁谤的言论却不屑一顾。即使纤毫之恶亦足以掩大德,甚至酿成蚁穴溃堤之恶果,为人不可不小心。第二、誉有真情,也有假意。对人当本于真心,当誉则誉,而勿虚伪矫情,阿谀假誉,当面誉之,背后毁之,以致出现“那个人前不说人,那个背后无人说”恶劣的社会风气屡禁不止。你尽可以责之为非君子作为,却无力加以阻止。心忧若不得解,食不甘味,寝不安枕,身在乐中却无法享用。心中若是快乐,菜根味美,棉衣适体,眼中所见无不是乐。由此可见,乐实以心乐大于身乐,忧也是心苦大于身苦。心中无忧便是乐,但却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大多数人心中牵缠,难解难舍,因此不能体会轻松的快乐。而究其忧虑之因,无非就是名利二字,总以为要得到物质的享受,才能获得快乐,结果却弄得大家都不快乐,这都是不明白身乐不如心乐,心中无忧便是乐的缘故。
前一篇:读《围炉夜话》之三十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