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之十三则(六十一)
(2023-05-01 11:36:17)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之十三则(六十一)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
【译文】春秋时的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誓言灭楚,终于破了楚的首都郢,鞭仇人之尸。而当时的申包胥则发誓保全楚国,终于获得秦军救援,使楚国不致灭亡。由此可见,人只要决心去做,一定能办得到。秦始皇灭东周那一年,灭秦立汉的刘邦也出生了,梁武帝灭南齐的那一年,侯景前来归降。可见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一得】此则《围炉夜话》旨在弘扬立志和报应思想,并各自选了两则经典历史故事加以说明。关于立志,选了伍子胥覆楚复仇和申包胥保全楚国的故事。公元前506年,吴王在相国伍子胥的策划下,与蔡国,唐国联合攻楚。伍子胥本为楚臣,因为楚平王昏庸,听信谗言杀害了其父兄。为父兄报仇,立誓要将楚国灭掉。吴国的军队擅长水战,与楚国军队在汉水对峙。先三战三捷,后又经过了六次战斗,攻破了楚都,楚昭王逃亡到随国。申包胥原本为伍子胥好友,在伍子胥发誓要灭掉楚国时,曾对伍子胥说:如果你能灭楚,我必定再将楚国兴起。楚都沦陷后,申包胥便来到秦国寻求救助。申包胥说到如果楚国亡,楚地将变为吴国领土,与秦国相邻,将是一个隐患。秦君听后仍旧犹豫不决。申包胥便靠在秦国朝廷上的墙角处号啕大哭了七天七夜都没有停止,滴水未进。最终秦君被他的忠诚之心所感动,于是便派兵前去救助楚国。此两则历史故事足以证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决心做事,就一定能办到。为了说明天理循环,报应不爽,王永彬同样选了两则历史故事,即秦始皇灭东周时而诞生了刘邦,成为秦的掘墓人,汉的开国之君。侯景:南北朝时人,降梁武帝后又举兵反叛,围梁都建康,陷台城,使梁武帝被逼饿死。这两则故事在验证了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方面,是很有说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