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围炉夜话》之六十六则

(2023-04-29 21:59:18)
分类: 读书札记
读《围炉夜话》之六十六则  
君子以名教为乐,岂如嵇阮之逾闲;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译文】读书人应该以钻研圣人之教为乐事,怎能像嵇康、阮籍等人,逾越轨范,恣意放荡?圣人抱着悲天悯人之胸怀,关心民生的疾苦,并不效法长沮、桀溺的避世独居,不理世事。
【一得】人,应该以拯救社会、天下为己任,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此则《围炉夜话》告诫“读书人”和“圣人”:君子以研究儒家学说为乐事,怎么能像嵇康和阮籍那样逾越规则,获得悠闲呢?圣人常有悲天悯人之心,但不可能像长沮和桀溺那样消极避世逃离现实。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是因为有一种规定或规则,把大家约束、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任何约束,那么社会上的人将成为一盘散沙。嵇康、阮籍两人同属“竹林七贤”,嵇康放浪形骸,常有抨议儒家的言论;而阮籍不拘礼俗,饮酒纵车,途穷而哭。同样都是懒散之人,他们崇尚自然、清净、不拘礼法,蔑视名教,以此来反抗社会,并不可取,也不应被世人效仿。但必须看到,嵇阮二人皆不循世俗轨范,除了关乎性情,与时代背景也极有关系。而后代读书人,多仿东晋名士,故作风流,一则没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二则没有他们的性情才气,在太平盛世仿效竹林七贤的放任行为,无非是自乱礼法,东施效颦而已。长沮和桀溺是春秋时期的两名隐士,孔子叫子路问路,曾遇见他们。他们认为孔子之道不可行,不如避世自求多福,主张逃避现实,消极避世,这对于以拯救社会为己任的志士来说,也是不可取的。这段话告诉我们,逃避是消极无用的做法,天生我材必有用,勇敢的去面对眼前的一切才是最好的处世,出世之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