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之二十八
(2023-02-26 22:22:29)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之二十八
千里之途始于足下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译文】一个人的志气不能不高,如果志气不高,就容易为不良的环境所影响,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一个人的野心不可太大,如果野心太大,那么便会舍弃切近可行的事,而去追逐遥远不可达的目标,很难有什么成就。
【一得】“千里之途始于足下”是说千里远的路程,须从迈第一步开始。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而成。语出《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里,老子连续用了三个比喻:合抱的大树从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泥土堆积起来,漫长的路程从脚下开始出发。揭示了同一个道理:远大的目标应从当下开始行动,唯有注重“足下”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才能最终走向“千里”。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人。在《荀子·劝学篇》中,荀子提出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观点,并据此得出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结论。湖南岳麓书院如今尚存有“自卑亭”古迹,意在告诫前来求学的年轻学子,无论是求学问道还是修养身心,都须从基础做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千里之行是理想和志向,始于足下是决心和恒心。有了前者,方能高瞻远瞩,胸襟博大,找到正确方向;有了后者,方能坚韧不拔,耐心走好脚下的路,让梦想变为现实。《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首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书中梳理了一百三十多种生产技术和工具。为写作这本书,作者宋应星花费大量时间遍访打谷场、手工作坊、店铺、窑厂、工地,观察、对话各类农人、匠人、工人、手艺人,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问万件事、拜万人师。生活窘迫、困难重重、半生辛劳,这部科技著作得以完成并付诸出版,完全是作者以超乎寻常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付出作为支撑的。可见一切伟大事业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既立志高远,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密码。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一以贯之、一往无前,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既只争朝夕,又不只看朝夕、图毕其功于一役,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