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之二十二
(2023-02-14 23:02:44)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之二十二
不为富贵而动,时以忠孝为行
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古人忠教,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译文】自身富贵显达了,并不将它放在心上,或时时刻意去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至于别人富贵了,也不将它放在眼里,而生嫉妒羡慕的心,这要何等的胸怀和气度才能做得到?古代的人,常常将忠孝二字放在心上,不敢忘记要去实践它。现在的人,虽不如吉人那么敬谨,却也对他人忠孝的行为,能毫不吝惜地加以称道,时常去提倡它。这又要何等的抱负和度量才能实行?
【一得】《围炉夜话》“不为富贵而动,时以忠孝为行”是教人如何看待富贵和实行忠孝的。作者竭力倡导看待富贵时,要有对自身的富贵不放在“心上”,对别人的富贵不放在“眼里”的襟怀和气度。实行忠孝时,既要效法古人将忠孝放在心上不忘实践;又要具备及时称道忠孝并大力倡导的抱负和度量。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对富贵趋之若鹜?又有不知多少人为追逐富贵而身败名裂?生前惨淡经营,不遗余力。自己一旦富贵便拼命四处显露,拼豪抖富。别人富贵了,便心生嫉妒或趋炎附势,甚至起了歹心。这些已经成为周而复始的社会顽疾。殊不知,一个人的价值在於思想言行专一正直和人格浑厚质朴,在于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言语行为的统一,而不在于金钱的多寡和权势的高低。倘若自己心中追求的是得到一分宁静与安逸,而不是外表上的虚浮,便能将富贵与名利看得轻淡。把富贵看得轻淡了,人也就有了信仰。有了信仰,我们人生便不再迷茫彷徨,才更容易做出一番事业来。忠孝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可视为我们应当恪守的行为规范。忠是忠君,孝是敬老。忠君固然是一种浓厚的封建意识,但孝顺却是自古不变的准则。真正的忠孝要表现在自上而下的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上行下效,人民也就有了仁爱之心,社会就安定团结,国家也就繁荣富强,这正是我们至今仍然力倡推行忠孝的原因所在。当然,今天我们在实行忠孝时,完完全全效法古代的人,时时将忠孝二字放在心上,反求诸己,不敢稍時或忘,“时以忠孝为行”,有点勉为其难;
但是,“行虽不及,心向往之”,看到有人做到的,就連忙赞不绝口,在以身作则的同时再大力宣传,是责无旁贷的。这样,便可以为更好地净化社会风气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