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精典之第十则

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精典之第十则
严可平躁,敬以化邪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译文】教育小孩要从严要求,因为严格的态度足以平息小孩子心中的浮躁心气;对待心术不正的小人,应当采用尊重的态度,因为尊重的态度可以化解那些小人的不正之心。
【一得】同样是待人,王永彬《围炉夜话》讲:“教小儿宜严”,“待小人宜敬”。为何“教小孩儿宜严”?这是因为:第一、小孩儿天真多率性,顽皮躁动是本性自任而为,如若不正确引导加以科学约束教育,往往会因躁而妄动、因玩而丧志。甚而不良之性养成本性难移,便是人生少年尽毁的贻害无穷。第二、教儿宜严,实乃培养和磨炼孩子能够适应和顺应学习与教育的能力,这是严以求其进的心灵扶正和思想导向,也是通过教之心,平小儿心气以成其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又为何”待小人宜敬“?
原因似有三:一是人中“小人”非是大恶者,以诚敬之心与行,劝导其改过自新以弃恶从善,是社会教育的责任,更是图谋和谐社会精神共建的积极努力。若其不被善待,或可导致小恶积为大恶、小劣量成大劣变,以致发展为社会公害,将是社会共建共治的失败和悲哀。二是教育的教化功能向成人行世之社会层面,此为教之为教的普及和延伸,也是教之为教的再造于人。让小人从社会层面受到的“敬”中自惭形秽,终以不自暴自弃而逐渐光明正大起来。若是最终能以君子之德律己行,则善莫大焉!三是对无害小人的容让和劝诫,是成熟社会整体氛围的一种改善,更是对人性本善的一种尊重,如此而为,则能有效化解小人邪心,让其卑微的邪性改弦易张归正道,这便是和谐共生的大德教化意义。总而言之,教之心,人在少幼有教而不妄,平小儿心气以成其才;敬之心,化小人邪气以感悟之,成年受化而不劣。
前一篇:《小窗幽记.集醒篇》选读一0
后一篇:读《围炉夜话》精典之第十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