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毗陵布衣86607836
毗陵布衣86607836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156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窗幽记.集醒篇》选读四

(2023-01-17 00:03:33)
分类: 读书札记
《小窗幽记.集醒篇》选读4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
【一得】人是社会动物,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不同文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存在差异,关于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也提出各自的标准。儒家思想重视自我修养,尽量让自己在道德行为方面趋于完美,在此基础上去与他人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小窗幽记》和《菜根谭》为此几乎说了同样的话:“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其)无久处之厌。”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总是喜欢当面赞赏,背后数落诋毁别人不是。能做到让别人当面赞赏自己 很容易,但是要做到自己背后很少受到非议,就很不容易。“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似乎已经成为社会法则。形成的原因除了因为人多有虚伪客套的一面外,也有社会环境的制约问题。即使有不对的地方,由于碍于情面,或是利害关系,鲜有愿意撕破脸,当面指摘对方的。在背后就不同了,要他人不骂自己,除非自己不犯错,没有可被人评议之处才能勉强做到。因此,面前之誉或可能是出于礼数照顾,背后之誉才算成功。背后之誉远不算完美,背后无毁更为难得。人初相识总是充满着一份好奇感和新鲜感,因投缘或者说是一见如故而欢喜,然而这时的交往就个人而言,不过是冰山尖端的互望而已。这是因为,人在初见面时,主观和客观都不会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见到的往往只是好的一面,因此,第一印象远较平日来得完美。一旦新鲜感消失,最初的亲切感也会因为缺点的增加和距离的拉长而改变,甚或破灭。只有交往长久后的亲切才是真正的亲切,因为那时整个缺点都已被了解和接受,而能以完整的人格交往,此时的欢喜也才是真正的欢喜。“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要求我们不断自省本身,本心处事,那就是于内于外做一个表里如一的自我。不要在初见时掩藏自己,只以好面目与人交往,这样才不会有日后感到不实的厌恶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