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围炉夜话》经典之第一则

(2023-01-12 20:17:40)
分类: 读书札记
      《围炉夜话》是清代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著作的儒家通俗读物,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成书,是以短小精辟,富有哲理见长的格言体之作。该书分为221则,以随笔的形式阐发了安身立命的主旨,涉及到人生的诸多方面,全书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和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近代以来,其书影响颇大,与明人洪应明写的《菜根谭》,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围炉夜话》是王永彬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随得随录,汇集而成。文笔典雅,意蕴悠长。在平淡而优美的叙述中,娓娓道出了琐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古人认为雪夜拥被读书和围炉夜话乃人生的两件乐事,对现代人来说,送走喧嚣的白昼,能炉边灯下静读,又何尝不是至乐?《围炉夜话》中18则经典,感悟人生,引人深思,值得一读。
第1则
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译文】
教导晚辈要从幼年时开始,便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
【一得】一个家庭的美满, 不只是奋斗,还需要经营。《围炉夜话》18则经典中之第一则“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分别从“教于幼”和“检于心”两个方面,提醒我们要重视童蒙教育和自身修养。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童蒙教育。读《围炉夜话》经典之第一则《闫氏家训》开头四句便是:“人家生儿,教训要紧;小时不教,大来顽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从小就在孩子心中播下教育的种子,以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心灵,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在成长的岁月中,孩子们沾染上一些社会的不良习气,到时想改变就比较困难了。幼教的重要,不仅仅表现在孩子幼年时品质与气质的与众不同,还更好地塑造了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基础,这是孩子们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财富。教育开始的越早,越有可能培养出卓越的明日之星,让孩子在幼年时就能形成与众不同的品质、气度,即所谓“不输在起跑线上”,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另外,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时常反思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磨砺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反省自我就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以求做到防微杜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使身处幸福生活中,依然拥有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准备,以求做到未雨绸缪。唯有如此,我们才会保持清醒智慧的头脑,在行动中不犯错误。莫以利小而不为,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座右铭。只有不嫌弃每一分钱,经过一个积累的过程,才会获得更多,因为每一个小钱都有它的价值,而在积累之上才会变得更加富有。这便是不可须臾离开的所谓“忧勤惕厉”工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