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349@365
(2022-12-15 21:55:40)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札记 |
12月15日
《菜根谭》349
体任自然,不染世法
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禽不受世间豢养,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
【大意】生长在山间的野菜根本不必人们去灌溉施肥,生长野外的动物根本不必人们饲养照顾,可是这些野菜和野兽的味道吃起来却特别甘美可口,同理,假如我们不受功名利禄所污染,品德心性自然显得分外纯真,跟那些充满铜锈味的人有明显区别。
【一得】《菜根谭》“体任自然,不染世法”智慧告诉我们,山间的野菜不受人工灌溉施肥,野外的鸟兽不受人工饲养照顾,可是它们的味道都自然清香甘美可口。足见起码在明朝时就有这样生活体验。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生活在后现代、后工业化时代的我们,已经被“异化”太久了。我们吃穿用的一切东西,几乎很少有从地里、从树上、从水中直接得到的。从吃的方面来讲,各种蔬菜水果普遍接受了人工灌溉、施肥以及各种反季节、速效催生的培育;至于野外的鸟兽,按照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规定,早已经明令禁捕;允许上餐桌的,则一直接受从饲料到生长速效、催肥等“系统照顾”。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天地自然”的“自然”,还是“顺其自然”的“自然”,我们早已经距离“自然”太远。因此,洪应明笔下的“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禽不受世间豢养,其味皆香而且冽“之景象,几乎不复再见。尽管如此,各地以经营这方面特色的农家菜、野味馆,依然在国内外广受追捧和饕餮食客的普遍欢迎。足证洪应明之评价并非言过其实。野味在大自然中生长,一切顺乎自然无须人工,其味美而珍。作者以此理来喻人贵在保持自然纯朴真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的,即一个不受世俗点染的人总得有不与世俗相处的条件才可能,不受世俗点染,便少有世俗的许多欲念而纯朴真厚,品格气质自然就和别人有很大的不同。但我们在理解时,千万不能附会成凡于野山林生长,因其与世隔绝就好;也不能因为少有而肯定,更不能因为不受世俗感染,便否认后天教育的职能,尤其不能否定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山肴野禽之所以味美,是由于自然生长的结果。由此反观人类,道理是一样的。一个人如果少受世俗的熏染,以自然方式生长,气质秉性必有脱俗之感,为人处世也不会充满铜臭味。所以东西方有卓见的思想家,特别是启蒙思想家,都主张按自然法则培养教育孩子。窃以为,按自然法则培养教育孩子时当牢记,绝不可拔苗助长;亦须重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问题。孩子的成长尤其是求学期间,交友一定要谨慎。
前一篇:读《菜根谭》348@365
后一篇:读《菜根谭》35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