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菜根谭》331@365

(2022-11-27 22:00:28)
标签:

365

分类: 读书札记
11月27日
《菜根谭》331
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着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大意】一个喜欢清静讨厌喧嚣的人,往往离群索居来求取安宁;岂不知远离人群只是为了自我,而一心求静的结果是一旦遇到喧嚣就会烦躁不安。可见由于过分求静,反而成为烦躁的祸源。人我本是一体的,而动静也是互相关联的,假如不能忘怀自我,只知一味过分强调宁静,又如何能达到真正安宁的境界呢?
【一得】喜欢清静,讨厌喧嚣的人,往往以离群索居来求取安宁,殊不知远离人群只是为了保护自我,完全不利于佛法修行和道德修养。《菜根谭》“人我一视,动静两忘”智慧站在维护佛法立场,给出了警示:我和他人、万物都本是一体的,只知强调自我的宁静,“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在佛家看来,修身养性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以能控制自己的物欲情欲,排除私心杂念。而前提就是先修一颗清静心。欲求内心的清静,我们很多时候会执着于外环境的宁静,喜欢避开喧嚣的场所独处或安于相对宁静的地方。起初,这样确实可以有利于我们心境的安宁,因为很多时候人都是环境的产物,很容易被环境影响。但如果我们真的要契入一定的境界,就要明了真正的静主要是心静,而环境在其次。如果只是依赖环境的幽寂来安静自己,这首先也是一种依赖、一种执着。如果环境一变,我们的心境也就会随之而变。《菜根谭》因此发出“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的诘问,是有道理的。从中我们最大的感悟是: 无论修炼佛法,或是修身养性,都不必刻意追求外在宁静,一切顺其自然。保持内心平和,才是绝顶重要的。内心的平和,是真正的强大。平和的人,看得开,放得下,想得明白,过得洒脱。平和的人,能容,能忍,能让,能原谅。有欲而不执著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平和的人,遇事平心静气,言行端正。心底踏实安详,云过天更蓝,船行水更幽。 确保内心平和,就要不断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以控制自己的物欲情欲,排除自己的私心杂念。亦即说,必须扬弃我相和动静不一的主观思想,才能真正达到身心都安宁的境界。《菜根谭》“人我一视,动静两忘”智慧充斥着佛家语言。因此,在阅读时也必须扫清以下词汇障碍:“我相”:佛教四相之一。《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动根”:动乱之源。 “人我一视”:我和别人属于一体,没有分别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