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329@365
(2022-11-25 20:30:50)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札记 |
11月25日
《菜根谭》329
勿待兴尽,适可而止
笙歌正浓处,便自拂衣长往,羡达人撒手悬崖;更漏已残时,犹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大意】当歌舞盛宴达到最高潮时,就自行整理衣衫毫不留恋地离开,那些胸怀旷达的人就能在这种紧要处猛回头,真是令人羡慕;夜阑人静仍然忙着应酬的人,那些目光无豆者已经坠入无边痛苦中而不自觉,说来真是可笑。
【一得】人生在世,何人不图能占一席之地、以傲世人?但真正懂得见好就收的又有几人?只有那些通达世事的贤达之土,方能领悟到“勿待兴尽,适可而止”的真谛。《菜根谭》“勿待兴尽,适可而止“智慧将“笙歌正浓处,便自拂衣长往”之人称为“达人撒手悬崖”,将“更漏已残时,犹然夜行不休”之人称之为“俗士沉身苦海”,分别以羡慕和可笑之两种截然不同态度对待,彰显了洪应明先生自己才是深悟“勿待兴尽,适可而止”真谛的大家。读后受到的最大启发便是,对事物的喜好和追求一定要自己拿捏好度,做事勿待兴尽,用力勿至极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适可而止,以免乐极生悲。翻阅中国历史,能够印证此一观点的正反两方面事例可谓比比皆是。范蠡是一个经典的正靣例子。他陪着越王勾践躬身为奴、吃尽苦楚,终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到了可以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了。可是当他在庆功宴上注意到勾践似乎沉闷不乐时,就敏锐地意识到“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于是在人生建功立业的最高峰断然离席,携着美丽的西施泛舟五湖,尽享人生;于是又再次聚敛财富,成为陶朱;于是又再次被聘为齐相;于是又再次挂印辞职……范蠡可谓演绎了玩弄世俗名利于股掌之中的极端案例,而且在每一个节点上均拿捏得恰到好处,堪称适可而止的典范,因而成功地做了大政客、大情人、大富豪。而与之同时的文种却舍不得放不下,最终惨死刀下。白居易《长恨歌》则以史诗般的笔触,为我们揭示了唐玄宗“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所以才招来安史之乱历史悲剧的事实,并且绘声绘色地记下了这一悲壮历史:“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一代专制君王尚且如此,寻常人平时得意时,若不能培养适可而止急流勇退的自制工夫,沉身苦海后悔莫及那便是早晚的事了。“
前一篇:读《菜根谭》328@365
后一篇:读《菜根谭》33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