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菜根谭》301@365

(2022-10-29 00:00:39)
标签:

365

分类: 读书札记
10月29日
《菜根谭》301
野趣丰处,诗兴自涌读《菜根谭》301@365

诗思在灞陵桥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野兴在镜湖曲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
【大意】诗的灵感应在寂寞的原野上出现,当文思奔放、诗性大发时,连周围广大的山林也感染上了诗意;大自然的情趣荡漾镜湖之间,当独自漫步在湖边时,清澈的湖水倒影着层层山峰,那种景色最能令人陶醉。
【一得】中国的文人雅士,无不喜欢追求清新超凡的境界,讲求闲云野鹤之趣,松间林下之雅。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是人类的共性,尤以诗人骚客为甚。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后,诗人方能 “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君不见登上灞陵桥,不知不觉中诗兴勃发,刚刚低声吟出词句,山峦丛林便已经变得诗意盎然。流连在镜湖畔曲江边,总喜欢独自漫步,静默无声间,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层层山峰,山水交映早已令人流连忘返。这就是《菜根谭》“野趣丰处,诗兴自涌“为我们描摹的一幅情景交融、充满野趣的绝美画面。“诗思灞陵”,是关于晚唐宰相郑綮的一个典故。郑綮素有诗名,奈何在晚唐时局中纵有才智却无法施展抱负,更遭到同僚讥讽。某日有人问他:“相国最近有新诗吗?”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野兴镜湖”则是关于贺知章的一个典故。贺知章在唐玄宗朝升为礼部侍郎,调任为太子宾客,最后授予秘书监,德高望重。他曾经写过“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天宝年间请求告老还乡,唐玄宗御制诗《镜湖》、《剡川》以赠,同时把镜湖其中一段赐予他。礼遇之高,无人企及。《菜根谭》“野趣丰处,诗兴自涌”智慧有意识地将这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贯串在一起,雄辩地证明了诗思雅兴不在于富贵显荣之处,而在于脱尘超世之地。诚如郑綮所说,诗歌的思藻不在琼林瑶树金殿玉楼之间,而在风雪之日骑驴过灞桥之处。此时如果微吟诗句,则四方的林岫广阔浩然,有不可言喻的壮丽景色。因此风流清兴,不在珠帘画栋酒池肉林之中,而在唐明皇赐给贺知章的《镜湖》一曲。在这种地方一个人独行,眺望欣赏不完的天然美景,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事了。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过,“人,诗意的安栖。” “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其哲学意蕴在于通过人生艺术化和诗意化来抵制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个性泯灭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而今在桥上折柳伤怀、吟诗送别,在湖边徜徉流连、寄情山水,这种生活在后工业化、后现代化的今天,虽然已经被无情挤压、肢解,仍不失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人,诗意的安栖。”人生境界不同,风景亦因之而异。当你以温柔含情的眼光打量人世,它也会对你报之一笑,为你呈现最美的世界,让你为之陶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