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菜根谭》300@365

(2022-10-28 00:03:37)
标签:

365

分类: 读书札记
10月28日
《菜根谭》300
心月开朗,水月无碍
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
【大意】一个人心中假如没有丝毫物质欲望,那就像炉火化雪和阳光融冰一般快速;一个人假如能把眼光看得远一些,面前自然会呈现一片空旷开朗的景象,宛如皓月当空月轮倒影在水中一般宁静。
【一得】《菜根谭》中用了大量篇幅,不断厘清、判分“物我之间”的关系和认知。这里的“心月开朗,水月无碍“智慧又在提醒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丝毫物欲,那心中壁垒就像炉火熔雪,阳光化冰一般快速;一个人如能把眼光看得远些,那清朗景象宛如皓月当空,倒影在水一般宁静。这是何等美妙高尚近乎乌托邦的境界。人必得依赖物质才能生存,但是在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甚至远远超出人类需求,并造成相当大的负担和浪费的今天,我们的确应该冷静思考一下如何对待外物;应该如何在这场人与物的博弈中控制与反控制、驾驭与反驾驭。其实在物质尚没有高度发达的时候,道教经典《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就说:“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意思是说,人的心神本来清静,都是因世欲之事干扰,而使之不清静。若能去除七情六欲,内心自然而然就会安静,七情六欲就不能存在。看来在这方面,古人的确比我们清醒得多、理智得多。明月清风处处有,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最清明的本性一样,心怀物欲的人是见不到这无处不在的明月清风的。这是因为,人只有一双肉眼,看到的若全是物质利益,所以心中的烦恼也就很多。如果能减少欲望,淡泊名利,在喧闹的市井中独自沉默,在横流的物欲中洁身自好,抛却诸般纷扰,胸中便欲火自灭,坚冰自溶,便能活得安然自在。欲望太过强烈,心神就会受物欲蒙蔽,以致头脑昏聩而不明事理。而欲望淡泊便能使心 情轻松,心情轻松就好像“月在青天影在波”,这样既能明心见性又能通达事理。宋儒周敦颐说:“无欲则静,静则明。”心底清静,本性自现, 本性现就会愉快,就会神清目朗,而见山水明而日月新。但必须指出的是,无半点物欲并非一无追求,也不是完全弃除物欲。只追求精神境界而没有丝毫物欲也是不现实的,形而上学的。什么事一走极端就会走向其反面,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