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菜根谭》281@365

(2022-10-09 00:04:44)
标签:

365

分类: 读书札记
10月9日
《菜根谭》281
烦恼由我起,嗜好自心生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浸?”真破的之言也。
【大意】只因世俗之人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会产生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古人说:“假如已经不再知道有我的存在,又如何能知道物的可贵呢?”又说:“假如能明白,就连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所能拥有,那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我呢?”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一得】我国古代圣贤的处世哲学,强调无我、无为的多,突出自我、自私的少。所谓耻于言利而突出义,就在于应当灭私欲而存大义。这正是其可贵之处。《菜根谭》“烦恼由我起,嗜好自心生”特意引述了 前人所说的“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和“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浸?”两句话,给予“真破的之言也”的高度评价,可谓点睛之笔。这是因为,世人都把“我”看得太重,一切以“我”为中心,所以自己在物欲情欲方面能否得到满足,就被认为是世上最重要的事情。你看,人一见面,谈的最多的就是自己,自豪、自夸、自卑、自怜。一讲起来,如果是好事,就似乎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世界之所以美好“只因有了我”;如果是坏事,就仿佛只有我一人肚里的苦水最多,委屈最大,独我一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为了名誉、地位、权力、财富、爱人,上刀山,下火海,好像也只有我一人在所不辞。凡此种种,既说明自私乃人类天性之一,更反映出极端的自私自利最为不足取。大量严酷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方面一再昭示我们,为人处世,一切”以我为中心“,太过自私,则难有朋友,难寻合作者,将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直接戕害和无可弥补的损失;何况现代社会强调自我,是人格气质的自我,而非物欲情欲的自我。个人私欲太强,也必将带来对物欲的不满,从而自毁形象,甚至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如何走出这一窘境 ?想想陶渊明说的“悟今是而昨非”,足可以给人以启发。贪欲、嗔恚、愚痴所谓之三毒,实是一切烦恼之根源。人们为何会跌入私欲太强之窠臼而不能自拔,探究原因,不外是执著“我”。如果人能达到无我之境,明白自己不如外物之可贵,就不会起贪心。  古人不知道有我,岂能被烦恼所侵?因此,古人的无我之语可谓一语破的,得了其中真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