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菜根谭》270@365

(2022-09-28 00:03:34)
标签:

365

分类: 读书札记

9月27日

《菜根谭》270

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镜调心。

【大意】人如果经常漫步在山川林泉岩石之间,由于受景物的影响就能使城市的俗念逐渐消失;人如果能经常留连在诗词书画的雅境之内,就会由于气氛的影响而逐渐使庸俗的气质消失。所以一个有才德修养的人,虽然不会沉迷于飞鹰走狗而丧失本来志向,但是也须要经常找个机会接近大自然来调剂身心。

【一得】我的大学同学赵、李、许、唐、陆诸君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一辈子,自然桃李满天下。退休后终于能够安闲自在地漫步于山川林野泉溪岩石之间,从容自得地寄情于读书吟诗作画摄影养花的情趣中。借助优雅的环境陶冶身心,不仅自己十分惬意,受益多多,而且通过切磋交流,发送文字图片,给微信群内也不时吹进一股注重才德修养、见贤思齐的清新之风。在这样情境之下读《菜根谭》,对“圣境之下,调心养神“智慧感悟尤深。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要借山林泉石的幽雅环境来培养自己的气质。环境和习惯虽然不是影响一个人品行趣味的决定因素,但无可否认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借自然之美景调剂身心,暂时忘却繁忙劳碌中的紧张与争斗,把人间事看淡看开,这是自古以来人们调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且看密州出猎的苏轼,意气多么昂扬,心情多么舒畅:“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第二、要用书香气氛充实自己的内在美。“三日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绝非危言耸听!在一种高雅脱俗、充满书卷气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于其中的人, 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流连于诗书图画之中,寄情抒怀,久而久之,自然会心胸开阔,眼界高远,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第三、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劳碌操心,整日奔忙,若能劳逸结合,抽出一点时间,走向大自然,呼吸一点新鲜空气;或者练练字,读读书,对于调节紧张的心情、全面提升自己一定大有益处,何乐而不为?写到这里,想起了几则有关的轶事和佳话:其一、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写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说,如鸷鹰飞天一般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壁立千仞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其二、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其三、苏轼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其四、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高峰峡谷、梅妻鹤子、梅兰竹菊、琴棋书画,仿佛一条路、一艘船,将人们由尘俗的此岸摆渡至脱俗的彼岸;它们既是介质,也是载体。“圣境之下,调心养神”,人人应走的接近大自然、调剂身心的必由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