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菜根谭》253@365

(2022-09-10 00:00:56)
标签:

365

分类: 读书札记
9月10日
《菜根谭》253
去思苦亦乐,随心热亦凉
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大意】要想消除夏天的暑热,根本不必用特殊方式,只要消除烦躁不安的情绪,那你的身体就宛如坐在凉亭上一般凉爽;要想消除贫穷也不必特殊方法,只要能驱逐为贫穷而愁的错误观念,那你的心境就宛如生活在快乐世界一般幸福。
【一得】笔者最近在阅读《菜根谭》时,正值盛夏酷暑三伏天,而且连续两个多月都是高温红色黄色预警,气温常常都在40摄氏度以上,而且久旱不雨,心情既热且烦,常常有一种不堪煎熬之感。《菜根谭》“去思苦亦乐,随心热亦凉”智慧告诉我们,只要消除烦躁不安情绪,就能够消除夏天的暑热;只要驱除为贫穷而愁的错误观念,就可以消除贫穷。猛一听,真有点天方夜谭。仔细一琢磨,还颇有些道理。先说说“随心热亦凉”,当盛夏酷暑逆袭的时候,人人都感觉苦恼,往往只想到去避暑胜地疗养,只想到躲进空调房间纳凉,只想到去游泳池冲凉,以除去暑热的苦恼,结果还是不能彻底除去。因为高温酷暑固然恼人,但酷暑的侵入,正是因人心苦恼于酷暑所致。常常有这样情况,即使在空调房间,人一急一烦躁,同样会大汗淋漓,便是最好的说明。所以,要除去暑热的苦恼,必先除去不堪忍受暑热的苦恼之心。有句俗语叫做“心定自然凉”,与这里的“随心热亦凉”,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只要其心不苦热,身体就自然如同常常坐在清凉的庭台上。其次,贫穷是人人讨厌的事,任何人都想把贫穷赶走,是以千百年来,不少地方有“送穷”的风俗流行,但贫穷从并未被“送”走。后来,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采取发放救济金和救济物资的办法,企图帮助一些贫困农户脱贫,也很少奏效。原因是这些贫困户过惯了“等靠要”的生活,有些甚至将当年政府救济物资包括棉衣、棉被、蚊帐等变卖,再等待第二年救济。近些年来,通过政府和方方面面不断调整扶贫措施,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彻底改变还需要好好努力。原因在于,前些年仍不时发现有一些需要脱贫的县乡村干部好大喜功、讲排场,将扶贫资金挪作它用,以致出现例如建楼堂馆所、大吃大喝、购置高级轿车等等不正之风,从而严重影响了脱贫步伐。再加上大凡贫穷的人常常起缘于悲愁的念头,一时也很难去除。我的家乡就有两句十分形象的说法,一句说“人穷志也短”,还有一句是“人穷见人矮三分”,自是终日愁眉不展。这说明,只要能够把悲愁的念头除掉,身心当然等于生活在安乐窝中。孔子说:“一簟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就是颜子的贤德过人之处。佛家所说的超脱生死的苦海,往生彼岸的乐土,恐怕也是讲的这个道理。现在,不少地方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驱逐为贫穷而愁的错误观念入手,提出脱贫先立志,算是抓到了点子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