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菜根谭》236@365

(2022-08-24 00:01:08)
标签:

365

分类: 读书札记
8月23日
《菜根谭》236
知机其神乎,会趣明道矣
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入寸里;破得眼前机,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
【大意】人间不论任何事物,只要能领悟其中的乐趣,那么三江五湖的山川景物,就等于都纳入我的心中;人间任何道理,只要能看穿眼前的机运,那么所有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都会成为我的好友任由我效法。
【一得】《菜根谭》“知机其神乎,会趣明道矣”意思是说,“五湖”都有烟霞风月的景色,但只有具备领略风雅趣味的文人墨客才能领会其中的情趣,并把天下名胜,包括苍茫可观的五湖烟月景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同理,能够看破眼前的天机,则千古英雄豪杰,也都可以与之握手言欢,促膝谈心,并依赖他们作为肱股而建立功勋伟业,甚至将达观态度再超越一点,则上下数千年,大至宇宙小至尘芥都可以了若指掌,了悟目前之机,便能够领会万古之道。为了弄清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对“五湖”情有独钟的风貌,以及他们如何领略“五湖”烟月景色的轨迹,我最近特意浏览了有关文史方面著作和古典诗词,从中发现与“五湖”有关的大量鸿篇巨制和诗词佳作。例如《周礼•夏官•职方氏》、《国语•越语下》、《史记•三王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文选•郭璞〈江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等,都有关于“五湖”的记载;大家熟悉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用短暂一生谱写的旷世华章《滕王阁序》,也给我们留下了“襟三江而带五湖”骈文名句;历代诗人还留下了大量吟咏“五湖”的千古绝唱:例如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 崔颢 《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 孟浩然《临洞庭》和《北涧泛舟》、白居易《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三十六韵见赠…以伸酬献》、李绅《泛五湖》、宋郭印《次莫少虚韵》、陈师道《舟中二首》、元唐珙《澄碧堂》、谢应芳《倪元镇过娄江寓舍因偕智愚隐游姜公墩得如字》等等,吴越王钱俶以及唐伯虎等也都留有关于五湖的不少诗作。究竟什么才是历史典籍和古代诗词中的“五湖”?近代一般多以为是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我读书时不求甚解,亦从此说。这次一探究,始知古代所谓五湖,其实说法众多,司马贞索隐《史记》“大江之南,五湖之间”给的权威解释是,五湖: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具区就是太湖,太湖一直是一个比较大的湖泊,因为它在长江的下游,非常重要,是长江三角洲调剂水量的一座天然大水库。洮滆,即长荡湖和滆湖(滆湖已改称西太湖,这么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名字,已经从地图上和现实生活中消失,是耶非耶?留待后人评说。)彭蠡,就是鄱阳湖,现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青草湖,今天应该还有,只不过已经变成南洞庭的一部分了。张孝祥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念奴娇》,开头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就是说的洞庭湖和青草湖。所谓八百里洞庭,我们在诗词之中见到的次数太多了。也许是因为这一缘故,有人竟以为“五湖”是指洞庭湖。唐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朱鹤龄 注:“雁至衡阳则回。此五湖当指洞庭湖言。”可备一说。但根据《史记河渠书集解》:五湖,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似乎更有道理。还有一说,“五湖”指太湖及其邻近四湖。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祐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也有很大参考价值。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宋王应麟著《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中 ,原先的五湖名称是指彭蠡、洞庭湖、太湖、鉴湖、巢湖(彭蠡即鄱阳湖。鉴湖到了清代则被洪泽湖代替。)与近代五湖说已经基本一致。还有人认为 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泛指隐遁之所,也有一定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