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232@365
(2022-08-20 00:01:22)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札记 |
8月20日
《菜根谭》232
天地万物,皆是实相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大意】鸟的语言和虫的鸣声我们虽然听不懂,但却是表达它们的感情的方法;花的艳丽和草的青葱我们固然都能看到,但是其中还蕴藏着大自然的奥妙文章。所以我们读书研究学问的人必须使灵智清明透澈,必须使胸怀光明磊落,如此跟事物接触,才能收到豁然领悟之效。
【一得】《菜根谭》“天地万物
皆是实相”智慧郑重提醒:我们读书研究学问的人,必须灵智清明透彻,必须胸怀光明磊落,接触事物时,才能收领悟之效。 说到“领悟”,首先必须弄懂《菜根谭》此一智慧中起提纲挈领作用“天地万物
皆是实相”这八个字。“天地万物”当然是指天底下的一切事情,“皆是实相”,则是一个佛教用语,它讲的是真性、真法性,理解起来有点玄、有点难。通观前后文,我以为还是将其理解成天道为好,后面的原文可资佐证:“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就是天地用花草来写文章,写的是什么呢,“红花绿叶含情,禽鸟草虫有意”,亦即说,写的都是表达天道的文章。基于此,《菜根谭》要求“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就是说,一个修行的人,一个学习的人,要想让你的灵智清明透彻,让你的胸怀光明磊落,就要学会跟这样的事物去接触,有时它甚至比我们的文章、语言、文字表达的更精彩,所谓“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就是从心中传递出来这个要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这是上天体现出来的一种天道。而我们目前的所有欲望、情绪、痛苦、烦恼,都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与外物接触时,以及通过自己的意觉想到外物时产生的。“作文先作人”,只有当我们把自己通过“六觉”产生的贪欲、分别、情绪和念头这些反应都去除以后,胸怀光明磊落,才能接触到万物的实相,才能尽收豁然领悟之效,坐拥大自然的奥妙文章。
前一篇:读《菜根谭》231@365
后一篇:读《菜根谭》23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