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226@365
(2022-08-14 04:55:47)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札记 |
8月14日
《菜根谭》226
言者多不顾行,谈者未必真知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大意】经常畅谈山野林泉生活之乐的人,未必就能完全领悟山林的真正乐趣;成天高谈讨厌功名利禄的人,心中未必就能完全忘怀名利思想。
【一得】《菜根谭》此篇列明刻本下集之首。本文引用的为清刻本,前两句“言者多不顾行,谈者未必真知”,在明刻本中仅为“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八个字,后面原文“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明清刻本均相同。此一智慧大意是说,喜欢谈论隐居生活山林之乐的人,不一定真的领悟山林生活的乐趣。口头上说讨厌名利的人,未必真的忘却对名利的贪恋。真是入木三分!可乍一听,怎么又怪怪的,有点费解。有人因此将《菜根谭》此一智慧和所披露的不可思议的现象,用两句话作了形象地概括,叫做“说话的人并不一定(按他说的)行动,谈话的人(说的话)并不一定真实。”更有人将此一现象后面的本质归结为八个字:“言者无行,
谈者不真。”与明刻本“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异曲同工,可谓得其要领。怎么理解此一现象?那是因为缺什么谈什么,历来是人性的特征。一个真正懂得山林的意境和乐趣,真正厌恶名利的牵绊和裹挟的人,是从不会将这些整天挂在嘴上的。而只有在此两方面缺乏之人因为想要而又得不到,才会时刻顾及心心念念想要的东西,在言语中又故意以奢谈山林之乐和讨厌名利来作掩盖,这其实就是心理需求的外在投射。在此一过程中,又由于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无法满足时,内在期待感就会日益增强,自己又很难琢磨出获得需求的方法,自然会无时无刻不去提醒自己要关注满足需求的机会,可又担心自己的需求得不到他人的支持理解,往往就会采取反过来表述的方式,从而形成上面所说的言不由衷的状态。应对这种人的办法用得上一句话,叫做“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务必要拨开云遮雾罩,弄清对方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真相和真实意图,勿为表象所迷惑。还有一句话说得更直白,也很顶用,叫做”听话听反话,此理信不差!“不信试试!
前一篇:读《菜根谭》225@365
后一篇:读《菜根谭》22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