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173@365
(2022-06-22 07:12:21)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札记 |
6月22日
《菜根谭》173
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便所谓土木形骸而已。
【大意】为了不让老鼠饿死,就经常留一点剩饭给他们吃,为了可怜飞蛾的烧死,夜里只好不点灯火,古人这种慈悲心肠,就是我们人类繁衍不息的生机,假如人类没有这一点点相生不绝的生机,那人就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如此也不过和泥土树木相同而已。
【一得】做人就要有一种恻隐之心、仁爱之心、怜悯之心,这是天下万物得以繁衍生长的契机。《菜根谭》“慈悲之心,生生之机“所秉持的正是这一立场。理解领会此一智慧时,首先必须注意到,佛家主张不杀生(戒杀),因此,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古圣先贤们,包括《菜根谭》作者洪应明先生才能提出“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的名言警句来。古人所说的“为鼠常留饭”并非真的是教人给老鼠留饭吃,而是劝人为人处世要有同情弱者的慈悲胸怀。我们也许很难做到佛家所要求的那种慈悲之心,但是只要经常对这个世界多一分怜悯,少一分仇恨和抱怨,我们的世界一定可以变成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也许才是作者“慈悲之心,生生之机“智慧所彰显的本意。我们从阅读众多古籍中欣喜地看到,先贤先哲们正是从这种立场出发,身体力行,在春游时从不轻易采花折枝,而且频频向人们发出“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之类的劝诫。现代人倡导保护野生动物运动,与之可谓一脉相承,对维护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当然有很大助益。这让我想起了时下人们经常滥捕猎食娃娃鱼、穿山甲、果子狸等等野生动物,企图将其斩尽杀绝,明显是一种不可饶恕的错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让彼此的人生多感受一些春天般的温暖,为了让生活的世界充满鸟语花香的生机,为了让子孙后代依然拥有广阔的天地,在日常生活中,人类真的需要多一点仁慈爱怜之心,对世间万物、对栖身的这个美丽星球多一点敬畏与爱护,这才是我们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前一篇:读《菜根谭》172@365
后一篇:读《菜根谭》17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