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
牯牛降风景区(古称西黄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与祁门县交界处,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黄山、清凉峰、牯牛降)之一,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这儿有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蕴藏着2000余种动植物种类和植被群落,形成了一个天然而庞大的动植物基因库,有“绿色的自然博物院”之称,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自然生态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一处充满神话和传奇色彩、诗与画并存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
牯牛降得名与一段神话传说有关。古代的牯牛降山中生活着一只名叫雀的怪鸟。《山海经》说这种鸟"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专以各种飞禽走兽为食,连人也敢吃。弄得方圆几百里鸟兽绝迹,不见人烟。春秋时期的老子为了传授教义,辞官归隐,云游四方,到各地传经授道。一日,他骑着青牛,路过牯牛降。行了半天,天上不见飞鸟,地上不见野兽,水中不见一个活物,甚感奇怪。当他跨下坐骑,准备打尖休息时,忽然一声怪叫,狂风呼啸,一只巨大的怪鸟从天而降,直向他和青牛扑来。正在吃草的青牛,对天一声长哞,瞪圆双眼,张开四蹄,向怪鸟顶去。这雀平日骄横惯了,哪把青牛放在眼里。孰料青牛居然有此神力,硬是用角顶折了鸟的翅膀,那鸟怪叫一声跌落在一道山梁上。青牛见状,纵身跃上山梁,将怪鸟紧紧压在身下,让它永世不得翻身。时间一长,青牛化作了巨石,怪鸟的尸骨烂成了泥土,羽毛变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树。为了纪念这头大青牛,人们便把这座山起名叫做"牯牛降"。
牯牛降,共分为五大景区:主峰景区、龙门景区、奇峰景区、双河口景区和观音堂景区。其中前四个皆位于石台县境内,观音堂景区则位于盛产红茶的祁门县境内。
牯牛降主峰景区的牯牛大岗,为安徽省南部第三大高峰,尚未开发开放。有“绿色的自然博物馆”、“未开拓的黄山”之称。
龙门景区又称龙门峡景区。是整个牯牛降最早开发的景区。主要景点有:严家古村、龙门潭、四叠飞瀑、鸳鸯潭和情人谷等。严家古村内,多数村民都姓严,早在明末清初,村里人就追随同乡、民族英雄吴次尾进行抗清活动,顺治二年,村里壮丁五十余人集体参加义军,阻击渡江南下的清军,终因寡不敌众,败退回到村里一处名为乌鸦培的山上,最终五十壮丁与吴次尾一起壮烈捐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军又在这里设过兵工厂,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此驻扎过,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先后有数十人参加了各种抗日组织,掩护、帮助抗日部队。一个只有十来户人家、人口不足百人的小村,竟有7人解放后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村内至今还有一处红军标语墙,上面写着“打倒国民匪党消灭保甲制度”,落款为
“红军政宣”;“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你们度过年关困难的救星”,落款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宣”。据当时亲眼目睹标语制作过程的村民说,这样的红色标语不是用墨汁写的,而是用从河里捡来的黑色石头放在地上锤碎、捣细,然后木桶中搅和,再用箬壳叶扎成的简易毛笔写成的。“红军标语墙”为石台牯牛降秀丽古朴的自然风光又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红色遗韵。我们在牯牛降就住在老红军、革命烈士严金生的孙子经营的民宿里,他们夫妇俩忠厚老实、热情诚恳,还烧得一手好徽菜,当晚为我们烹制了美味可口的一品锅、红烧小野鱼、珠栗干豆腐、炒青菜、榨菜肉丝汤。用餐时,又在一旁陪我们聊天,那餐饭吃得十分惬意。
情人谷中有情人床、殉情崖,之所以叫情人谷,是因为此处曾演绎过一幕爱情悲剧。很久以前,严家村里住的大都为严、唐两姓,严家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而唐家一直以务农为生。严家定出一条族规,禁止和唐家通婚。偏有严家的姑娘和唐家的普通小伙因两情相悦而私定终身,且不顾严家人的多番阻拦,躲进了情人谷,想在深谷里与心上人长相厮守。严家派人追进山谷,要捉他们到祠堂严惩。小伙子为心爱之人幸福着想,毅然从崖顶跳了下来。不料,姑娘也是重情之人,不愿独留,也从小伙子跳崖之处纵身跃下,以身殉情。
石台奇峰又称灵山景区,尚未开发开放。关于奇峰村的来历,也有一个神话传说:在外婆家做客的外孙因误食龙蛋幻化成龙。成龙后孝心不改,坚持帮助外婆“砍柴”,烧菜做饭。龙外孙“砍”柴是用尾巴“绞”。这一“绞”,满山满垅的树就被连根绞起来了,但山也被绞塌了半边。这就是一山耸峙的牯牛降的山腰为何出现了偌大一块大平原的来历。半边山峰不“翼”而飞,岂能不叫人惊奇,“奇峰”村就这样被叫开了。
双河口景区又称双龙谷景区,不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历史也非常厚重,这里曾经是晚明抗清英雄吴应箕的复营,亦即抗击清军南下的大后方,有着秀美的山水景观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双龙谷景区保留了自然真实面貌的山野,没有一丝人为的迹象。
观音堂景区在祁门县境内,是“戏曲鼻祖”、“戏曲活化石”傩戏和目连戏的发祥地,也是徽剧、黄梅戏的盛行地之一。主要景点有仙女潭、黄龙潭、大演坑、小演坑、仙人聚会等,风景集“雄、险、奇、幽“于一身。仙女潭俗名“仙女洗澡盆”,位于观音堂不远处的另一幽谷中。传说天上的七仙女常在此沐浴。爬过丈余高的石壁,至今仍清晰可见一个椭圆形的大石潭,潭的上方峭壁嶙峋,峥嵘奇特的山石呈穹隆状半罩于潭水之上,石缝间一股清泉飞泻而下,另一巨石从山腰逶迤而下,上部突起在悬崖之外,确实给人提供无限遐想的空间。
与牯牛降相距不远的秋浦河,更是一条流淌着诗的河流。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曾三游秋浦,创作了17首脍炙人口的《秋浦歌》,热情歌颂了樵夫、船工、渔民、冶炼工们的生活、爱情和他们的美好情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普通劳动人民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不受羁束、忘情山水的浪漫主义襟怀。其中第十四首“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和 第十五首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至今依然能背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