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马西递宏村342@365

(2021-12-08 23:31:57)
标签:

365

分类: 云游天下
12月8日
      分布在中国安徽、江西境内的皖南古村落,有着古徽州地域的特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当首推西递村和宏村。走马西递宏村342@365

走马西递宏村342@365

      西递和宏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1999年曾双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今年12月2日,西递村又和浙江安吉余村同获“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殊荣。
      皖南山区的西递村和宏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集中体现了皖南古村落独有的特色。这些特色似可概括为:第一,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第二,古村落在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基础上,又加上了明清时期徽商还乡后以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支持,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第三,古村落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居民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均大大超越了农民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保留和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第四,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名匾额,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创造出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被誉为“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第五,西递、宏村独特的水系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尤其是宏村的牛形水系,集中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西递原名西川,又称西溪,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已有930余年历史。村落平面呈船形,村中有三条溪水由东向西流,又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由于四面环山,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走马西递宏村342@365

      进得西递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头的一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据称,西递村原有牌坊十多个,现仅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牌坊,据说它的保留得力于一位军属老大妈的保护。“文革”时,当有人准备要将这座牌坊连同其它牌坊一起砸掉时,是她出面阻拦,其时她的儿子正在部队当团长,才没人敢动手。军属大妈功莫大焉!
      在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一色用大理石铺就的大道两旁,眼前展现的是如迷宫一般的99条高墙深巷和数百幢明清时代民居建筑,耳中传来的是穿村而过汩汩流淌的泉水叮咚声,游客们无不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村中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
走马西递宏村342@365

      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近人已将此楼当作“抛绣球”綵楼,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以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目前已经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 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筑。
走马西递宏村342@365

      宏村始建于南宁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为汪姓聚居之地。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的“承志堂”是黟县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工艺精细、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气度恢宏、西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雷岗上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93岁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等等,已经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走马西递宏村342@365

      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硕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月沼,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称牛肚。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走马西递宏村342@36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