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直街与关刀河畔的牌坊群

标签:
惠山古镇关刀河张中丞庙锡山余脉旅游 |
分类: 古镇古村 |
一方山水蓄一方的景,养一方的人。无锡的惠山、锡山之麓,就有个人杰地灵的惠山古镇。仿佛与其他的古镇一样,曾经风光过,曾经衰落过。但现在重新改造后,成了无锡的旅游新景点。景点落成已经年了,早有人去先睹为快过的。我也一直想去,最近算是去过了。但一点功课都没做,是“撞着”去的,原因是初衷想去梅园赏梅,在车上听说花期已过,便临时改变了目的地。
在无锡高铁站下来,从“公交二号岛”坐89路车,到龙光路站下,稍南不远处就是古镇入口。西边一侧,是一溜新建的仿古建筑,粉墙在朝阳中很是耀眼。绿树上,挂着一串串的红灯笼,虽然有点俗气,但对于一个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的感受来说,宁愿将其诠释为一种好客的姿态。广场名西神广场,之东,隔水有一小片绿地与运河西路相望,其南,遥见一脉小山,远方高处有塔巍然。广场正中是一个巨大的照壁,惠山古镇四个大字非常醒目。
广场最南端,有东西向的小河,名关刀河。放眼西去,有牌楼一座,那就是惠山直街的东入口。时间尚早,我想先到南边的小山里寻径四探,扫清外围,再找条路到塔下,然后在回程时再游老街。谁知这小山与有塔的山并不相通。原来这处小山是古镇改造时将“锡山余脉”人为地延伸,并立了“牌坊群”。我是有一种感觉,仿佛此举将历史上溯了许多年,隐约能悟到惠山人要以此为古镇直街起到先声夺人的良苦用心。
问了早锻炼的无锡朋友,有塔的山(那时还不知这山就是锡山)怎么上去,答曰,走完这条街左拐。“华山一条道”,那就只有先走“老街”了。去年,我去过无锡的荡口古镇,古镇上有不少历史建筑与名人旧宅。而在直街上大约才走了一半,就吃惊这里的历史建筑与名人旧宅竟比荡口更多。回来百度了一下,方知惠山古镇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地方,历史上有过一个庞大的祠堂群,目前已发现祠堂建筑体有118处,修复了的也有67处。不过我也不是史学专家与考古爱好者,拣几个有代表性的看看,也就觉得很可以了。
直街是通俗的叫法,原名应该是绣嶂街;不很长,估计就五、六百米的样子。街两侧的建筑基本仿明清风格,但新簇簇的,也无奈啊,除了严守不变的时光外,是谁也没有办法让它们立马就厚重起来的。这条街上可以进去并看了的有张中丞庙、陆宣公祠与倪云林先生祠;收费的一概未进。街上店铺所营,与其他旅游景点所见大同小异,唯无锡惠山泥人倒是正宗的“源产地”。直街西端尽头过一圈门就是古镇横街。走完直街以后的见闻,因篇幅关系,下回再述。
广场的正中为一照壁,长约20米,高4.7米,上有游龙雕刻。照壁正面刻有“惠山古镇”四个大字,每字见方1.6米。据说这四个大字系集朱熹墨宝而成
广场的西南绿地中有石,石上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字样。遥看青山前绿林中还有牌坊
广场最南端。此河名关刀河,旧时就有,因形状类似一把大型关刀,故得名。栏边广场广场上都是早锻炼的人
关刀河南是“锡山余脉”,林中有牌坊群,均是古镇改造时依史所新建
锡山余脉这一带最西边有回廊,可下到直街。回廊之东有一畅轩,置一石,上题“诗冢”
像是未完工的样子,石后凹框中贴着一张纸,暂且起一下日后简介牌的作用
进直街处有牌坊,朝外的一侧题“九峰翠嶂”(邵宝八世族孙涵初所书),另一侧题“五里香塍”(
晚清窦承焯书)。“九峰”大约是惠山的代指,因惠山亦有九龙山之称;“塍”为田埂、田间小路之意,谓此道原为到锡山惠山风光处的必经之地
直街口有家惠山泥人全国配货中心,可随意参观与拍照(古镇另有收费的中国泥人博物馆)。大阿福、皮老虎,都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泥人”作品。
荣贞烈祠(不开放)。始建于民国十年(1921),祀严万隆聘妻荣锡章之女荣凤林等。严万隆病卒,女矢志守节,家人欲议改嫁,凤林闻之忧郁而亡。荣严两家将她合葬于严万隆之墓。清嘉庆十九年(1814)立祠前旌“孝贞节烈”坊
原祠内有用于祭祀的大理石女像残件数尊。祠以洋为中用的钢筋、水泥建筑,为惠山祠群中最早、也是无锡唯一的早期仿混凝土建筑实例。此图是将镜头伸进铁栅门所拍
对面是张中丞庙,无锡人称之为“老爷庙”。
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初在惠山东岳庙西头,明成化九年(1473年)迁址重建,是惠山祠堂群中最大的祭祀民俗神的庙宇。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倪云林先生祠一进。倪云林即倪瓒,元代四大画家之一。从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里,倪瓒漫游太湖四周。他行踪飘泊无定,足迹遍及江阴、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一带,以诗画自娱。祠中展出他的作品。是个免费景点,为他的后裔所建
陆宣公祠。主祀唐代贤相陆贽。介绍说祠始建于宋,由迁锡始祖陆宲所建。明代毁,至清康熙四十七年奉檄重建,嘉庆年间再修
直街上还见露天一只半亭,端坐着财神公公,一手捧玉如意,一手托金元宝。亭之两侧一副联为:取利无德无利取,生财有道有财生,也算回文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