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2015-03-24 06:47:18)
标签:

吴江湖塘路

王仲舒

至正石塘

涵洞

旅游

分类: 姑苏之水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史载,唐代以来,吴江曾修筑起了三条纤道。一条自平望到南浔,一条更西到湖州,一条就在吴江段的运河西侧。这些纤道的修筑,自然是为利于重载或逆水而上的船拉纤,而其动力或迫切性来说,当催生于漕运。“苏湖熟,天下足”;给它来句续貂:“纤道汗,京师粟”。

 

最近大运河申遗成功苏州七个点段之一的吴江古纤道,是京杭运河上唯一留存至今的古纤道。其修成时间,当于苏州另一个运河遗产点的宝带桥大致相当。也是在当时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苏州通判李禹卿指挥下修筑起来的。宋代大修过。而到元代至正年间,更是用了巨石重筑,遂有了“至正石塘”的名称。“至正石塘”又因总长九里,被称为“九里石塘”。“石塘”在这里的意思,即石铺的湖塘路。幼时我到乡下去,村人都将沿河边、湖边的大路(主干道)叫做“湖塘路”。 

 

吴江这段古纤道,是古时水利工程的一个典范。因为它也身兼起驿道的作用。还有一个说法,说是早先太湖与吴淞江间的水面十分广阔,湖尾江首相接,浩浩淼淼,浑然一体,古称“一片白”。风急浪高时,行船相当危险。这条湖塘还起到了隔开太湖与内河的作用,有内河航行防风堤的功能。

 

近代随着大小船只都加装了柴油机或汽油机等动力,纤道失去了往日的作用,一度听天由命。1984年吴江航道管理处站进行航道养护工程时,修筑了一段纤道并维修过纤道上的桥梁,列入当时的吴县文物保护名单。1954月4被江苏省政府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12年12月中,首批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中,吴江运河古纤道修缮工程正式启动,这也为日后的大运河申遗成功打下了基础。现在当然晋升为国保了。

 

2014年中,我到吴江去看过两次,从头走到了尾。正在修复的吴江古纤道,大致北起现在的大发市场之东运河边,南到南七星桥或更南。感觉1800米的数字是绝对不夸张的。我第一次去时,正在施工的是运河大桥南到南七星桥段,后来一次去时看到运河大桥之北也在紧张施工中。

 

这段古纤道,据说原来有好多桥,但现在只能见到两座了。除了南七星桥外,还有一座是拱桥名北七星桥。不过原来也是梁式平桥,因毁了,参照盛泽白龙桥复建的。样子虽好看,多少有点失实:有网友就说,古时纤道上哪来的拱桥?纤道上除非脑残才会造拱桥——现在空着身子去寻古访幽,自然是再也不怕这几级石阶的了。

 

运河大桥的南段古纤道,是苏州蒯祥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我在他们的工棚边还拍过一张纤道修复后的效果图。一并贴上,以飨博友。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从吴江大发市场边227
省道东侧有一处小道可到运河边。河边的惠政桥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走过这座桥,就是要修复的古纤道的北端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这一段的路面,看来之前是重铺过的,不像是原来的纤道石块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在一个纤道的断缺处,感受得到岁月的沧桑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河边堆着刻着“纤”字的石桩。图中穿红衣的是我在道中邂逅的,他也对古纤道感兴趣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这一段是古纤道的二期工程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挖掘机正在把纤道中旧的杉木桩吊出来。《吴江县志》记载的至正石塘有:“全部用统一尺寸的青石修筑,并用杉木梢打入土中作路基,路体内外再筑两道石墙,中间填入泥石,路面在3
米到5米宽”。从这里能看到一二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同样有记载:“为了方便太湖泄洪,古塘共设计了
个136个涵洞”。现在这段也仿古修筑涵洞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我第一次去时是2014
年的7月份。看到这座拱桥。后来才知道这并不是古纤道上原有的北七星桥,而是在90年代中期依照盛泽白龙桥复制出来的一座“景观”桥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桥名还是用的北七星桥。有一副桥联为“轻拂水北三江薄雾,畅饮桥南四品甘泉”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当时北七星桥南的施工现场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那时这条旧纤道上还没法走通,我只能在道边的青石上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冬天去的那次,这一段基础已经起来了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旧纤道青石上的一个铆钉之类的东西。看这石料的成色,估计应该是原物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施工现场之二。现在的工艺是在两侧石堤中间用石块与水泥灰沙填充,找平后再在上面铺砌条石,比过去用杉木打桩后填泥石更结实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前面的桥就是南七星桥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承建方的工棚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工程概况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在吴江汽车站前227
省道河边拍的南七星桥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长焦中可以看到桥名。左边有“江苏省吴江县航道管理站”字样,右边在在凿平处又加上了“一九八四年”字样,可见桥石还是老的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南七星桥近观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桥边有大运河遗产点的铭碑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南七星桥以南不在一期工程范围内,杂草丛生,漫生古道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冬天草枯凋了,露出了古纤道上的条石块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凋零并不可怕,因为有种子,来春还会萌绿。古纤道的春天也不远了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这块文保碑还是省级时的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碑后之文为:运河古纤道,在吴江市城南。自三江桥(囗)南九里,旧称“九里石塘”。唐元和五年(810),苏州刺史王仲舒始筑,名松江堤,以通驿道,利纤挽。宋庆历八年(1048
),因土堤易败,乃增石修之。元至正六年(1340-1347),更以巨石修筑,总长九里,规模宏大,立石门表曰:“至正石塘”,并开水窦136处,以泄水势。其后,明清两代数度修治,因风涛洗荡,岁有坠毁,受损较严重。至1984年5月,旧石局部修复。重修部份共两段,均南北走向,总长1500米。石堤上原间列多座纤桥和渡口凉亭,现存三山桥(梁式五孔)和南七星桥(梁式六孔),以旧石重建。运河古纤道1980年7月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在南七星桥北望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夏天时,北七星桥到运河大桥这一段还在施工中,往南也还是空缺的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冬天去时,这一段已经竣工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现代气息的运河大桥与古纤道相映成趣的趋形已经能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而南七星桥南,也欣喜地看到开工的迹象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这段纤道上还有一座三山桥,其桥名的右边也有“江苏省吴江县航道管理站”字样,而左边为“一九八四年五月”。暂且走不到桥上,只能在省道东侧的河边上拍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
古纤道全部修复完成后的效果图。现在已是春天了,图中花红树绿的景象不知能否依稀地见到一些?

(题头图为在运河遗产展示馆中翻拍到的吴江塘路旧照片的局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