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山塘历史文化街区

标签:
吴一鹏故居唐少傅白公祠山塘寻胜苏州老茶馆旅游 |
分类: 姑苏之水 |
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一样,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的七个点段之一。两者有很多的相同点:一河枕两街;众多有故事的老建筑;共享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殊荣;繁华再现,游人如织……
也有不同。平江街区在古城区内,山塘街区在阊门外,当然算古城外。平江街区是一个片,以平江路为中心,蓄纳着许多小街小巷小河浜,四至范围容易确定;而山塘街区基本上就可看成是一条线,以山塘街和山塘河为骨干,两侧的“肉段”相对不丰。
感谢岁月中为山塘书写着一笔又一笔的人们,还包括今天我们倘徉在山塘街上邂逅的一张又一张为发现而快乐着的面孔,山塘的历史文化离不开这样的积淀。但我觉得尤应感谢唐代的白居易,他在任苏州刺史时,率众开挖了山塘河,修筑了从城内到虎丘的堤塘路,才有了日后的“七里山塘”。也应感谢清代的曹雪芹,“最是红尘中一二等的风流富贵之地”之述和《红楼梦》中“十里长街”的影射,让山塘街名闻遐迩,竟还让慈禧太后老人家动了心,在颐和园中也仿此造了条“苏州街”……
岁月的风过,积尘总将旧物封。时至2002年6月,苏州启动了“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完成了一期工程,即为新民桥往阊门方向的这段,计360米,也是今日大多数游客留踪山塘的这段。为申报运河遗产,苏州还对新民桥至虎丘望山桥段的3240米路段进行综合环境整治,修复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古迹也同步进行,未来的“风景”将有更多看点。
传统的山塘有“八景”,大都早已名存实亡。记得在山塘街北段穿越北环路的万福桥下的桥柱上,有那几景的画。如今想要全部恢复起来,恐怕也难。一期改造后的山塘街,恢复了六个主要景点(并不与旧时山塘八景相吻):明清江南服饰馆、安泰救火会、古戏台、汀州会馆、老苏州茶馆和明大学士吴一鹏故居(又称玉涵堂)。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距我家近,而且当年我上班时,早出晚归,时常特意从街区穿行,可以说到过平江街区是不下几百次的;虽这样,为写这个街区的博文,我尚且还用了四个半天的时间补拍照片。而我于山塘街区,则前后加起来,估计不会超过20回。自己感觉写这篇博文不会很深入。苏州博友中,有一位是“山塘文史专家” 钓月_樵云先生,如由他来写这个题目,当然是最合适不过的。然他忙,还有他更重要和更喜爱的事务。我这篇拙文算是抛砖引玉。
为写山塘历史文化街区的博文,补拍照片,我也去了好多回,包括从头到尾再走山塘街和相关的支巷,包括我从来没有走完过的的山塘河彼岸,还包括买了票将收费景点一一走遍。同样发现,以一篇的篇幅,看起来也是不够的了,拟也分两篇。这篇先写一期改造过的那段,即上塘街入口处到新民桥这一段。
过渡僧桥往北走不多路,又有一桥,名山塘桥。在山塘桥东望,能见阊门城楼与水城门前的水关桥
再往前不远的北浩弄东侧,山塘河北,有唐少傅白公祠,为纪念白居易而建。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他在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山塘河就是他任苏州刺史期间垂世的功绩
唐少傅白公祠内,陈列着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出祠东行,有朝宗阁,是这一区的主景建筑物。图为在阊门吊桥拍的这一区的风光
山塘街南入口处街左,有御碑亭。有碑文简介如下:“建于公元2004年。此碑依据旧碑拓片翻刻而成。御碑正面为‘山塘寻胜’,碑阴诗为弘历第二次南巡时(1762年)所书”
乾隆御题诗。2015年1月3日苏州《城市商报》载文,标题是《徐文高:山塘活地图》,披露当年是徐文高先生(苏州博友钓月樵云)“建议在山塘桥边造一座亭子”,“碑上的字不要叫现今的书法家写,要用乾隆皇帝的御笔”,并提供收藏的乾隆的墨宝拓片,遂有今观
官方报道称:“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一期完工后,“恢复了六个主要景点:明清江南服饰馆、安泰救火会、古戏台、汀州会馆、老苏州茶馆和明大学士吴一鹏故居”。可惜我从没注意到明清江南服饰馆在哪。经请教“山塘文史专家”后,被告知五、六年前就撤掉了。其余的各用一张图片,好让大家先有个粗略的印象。
安泰救火会始于清末民初,隶属于当时的市救火联合会阊胥盘区救火会。现在所见的安泰救火是原址,也是收费景点,很小,两层楼。里边展示了苏州消防的历史
古戏台,在山塘街游船码头东侧。“关”不起来的,开放式的景点。戏台上的匾为“盛世华章”,戏台的楹联为:“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与戏与戏台颇贴切。走得巧时能见演出
汀州会馆,即山塘街收费景点之“苏州商会博物馆”。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次年颁布《商会简明章程》。1905年10月6日,苏州商会召开成立大会,其成立时间,在全国仅次于上海和天津。商部明确,苏州商会辖苏州、淞江、常州、镇江四府与太仓直隶州各商会分会,与上海、江宁两地商会共管江苏商务
老苏州茶馆,就在山塘街上。对外开放,有茶水小吃供应。(同名的老苏州茶馆在十全街也有一家)
明大学士吴一鹏故居,在山塘街通贵桥西的杨安浜里,也是山塘景区收费景点,又名玉涵堂。图片中小河左侧的石库门里就是。吴一鹏(1460-1542年),明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累官至大学士,出为南京吏部尚书。玉涵堂主堂为明代
“遗构”,其余为清代至民国间;占地4896平方米,建筑面积5468平方米。内有小花园一处。玉涵堂于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修复后的山塘街一期景区,还能见到冈州会馆。会馆为康熙十七年(1678)义宁(今桂林)商人创建,距今已有330余年历史。现所见为在原址重建。憾已作为山塘府邸(酒店客房之类)之用。原来石库门上的四个字是冈州会馆
在玉涵堂东,有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生肖邮票分馆暨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通贵桥是山塘河上20多座桥中的一座。为单孔拱形环洞石级桥,扁砌青砖压条石栏杆。清朝顾公燮《丹午通贵桥笔记》有记载云:“山塘吴文端公一鹏与蔷提庵前郭方伯某友善,朝夕过从,明隆庆二年(1568)桥上首出现五色彩云,古又名瑞云桥……”
站在通贵桥南望,这段山塘河不怎么闹,蛮有味道的(现在都挂了红灯笼,没这般古朴了)
游船码头与通贵桥下塘的过街楼,想来到过山塘街的朋友一定记忆犹新
山塘街是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的风流富贵之地”的延伸之地,商家自然要抢占这一宝地
连外地的知名老字号也来争一席之地。我在扬州东关街上曾见过谢馥春的厂址
小学里我有位同学住在渡僧桥下塘。那日走过,惊喜看到上塘河边有一座旧牌坊,连忙用手机拍下来了。上面有龙纹,也相当精致,可惜柱上已风化,读不出字了
谢谢钓月_樵云
渡僧桥下塘牌坊上的字,我曾化了好多时间辨认:
宏一方之利济,
念万姓以长宁。
看来是座功德坊。
与平江路相比,山塘街周边的小街小巷我是走得少之又少。图中左为石家弄,右为前小邾弄
小邾弄里有一块碑,我也是读这碑记才第一次知道这么个典故。碑文如下(标点为我试豆,如有误,请指正):春秋鲁地有邾国,在今山东邹县一带。先人以蜘蛛为图腾,建国后即蛛为国名。为书写方便改邾。周公旦时,为削弱诸候势力,又封小邾国和滥国,史称邾分三国。小邾国地在今山东腾县以东,传十四世。战国中期与邾国等同被楚宣王所灭。世子邾洪基逃亡吴国,居阊门。去邑改称,性朱吴郡,及成,朱氏八大郡望之一。前后小邾弄者,系小邾国后裔聚族迁居之地,已历两千余年,可谓天下朱氏发源地之一。今街巷得到保护与整治,古风依旧,特立碑以记之。
谢谢鼓贵难叟赐评斧正
金阊区立的那块碑碑文实在不敢说好。不说文章,错字也可举出。“今山东腾县”,应为今山东滕县。“去邑改称性朱吴郡及成朱氏八大郡望之”这里一定也有错字。不过,“史称邾,分三国,”却是老兄多了一个逗号,当为“史称邾分三国”
同样,这段山塘河的风光,一般游客只走山塘街是看不到的,因为几乎不会走到这边
改造好的山塘街一期到新民桥为止。站在桥上东望,山塘一河枕两街,风景如画
山塘文史专家钓月_樵云相关博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