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离风口—林劲峰的投资逻辑》——谈谈孤独

(2015-10-15 13:45:29)

《远离风口—林劲峰的投资逻辑》——谈谈孤独

   文:磐石(俱乐部会员)

   20151014

    林先生把安全始终放在投资的第一位,这一点我完全认同,但在谈安全之前我想先谈谈孤独。价值投资者注定是少数派,属于投资人群里的5%,问题便来了,既然是少数派,孤独便有了,什么是孤独,能不能独处,能不能习惯孤独,甚至享受孤独。我们在从事投资之前有没有深刻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在林先生书中的最后一部分”对话林劲峰”里,专门有一段谈到“投资是孤独的”,林先生是这样阐述的:“他们大多时候反对我,有些合伙人现实因为意见不一而分手,即便我为他们赚了较多的钱。投资是孤独的,作为投资人要学做好孤独的心理准备。大多时候大部分人可能都并不认可你,对我而言,我享受这种孤独,但这并不代表我所有的状态,投资之外,我对很多事物抱有热情和兴趣,尤其是读书。比如最近火热的莫言著作,我已经订阅并会在有时间的时候去阅读,阅读是件很让人享受的事情,比看企业财报享受,不过在工作上的事情没有完成之前还难以完全享受读书。”

    他又说到:“要做好投资,孤独的精神很重要,一定不要受别人的影响,要非常清晰的,有自己的想法,一般情况下一个出色的投资项目肯定是大部分人都反对的项目,集体看好的东西肯定不是好东西。其实人长大之后,会很容易变得复杂。毕加索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坚持自己的童心最重要。最简单的是最难坚持的。坚持到最后你会发现赞成的人越来越少,反对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你为坚持付出的代价。”

    高中时代,我不理解没有学会孤独,高二分文理科,由于好的伙伴多是选择了理科,而我更擅长的是文科,却在情绪的驱使下选择了错误的方向,让职业生涯的选择画了一个大大的弧线。也许是性格的使然,抑或是对命运的挑战,终究还是走上了投资之路。一边阅读、一边开始投资,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孤独感时常来袭,中道巴菲特投资俱乐部的陈理先生给我介绍了蒋勋的《孤独六讲》,帮助我开始理解孤独。

《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第二次出现慎独一词:【原文】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

    古人讲慎独,指内心的专注、专一,具体讲,是指内心专注于仁义礼智圣五种"德之行"的状态。于投资讲慎独,我的第一层理解是:内心专注于企业,专一于价值。

    在《孤独六讲》一书的自序中,蒋先生写道:

我可以孤独吗?

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

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

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美丽。

    再于投资讲孤独,第二层理解便是思考的独立性,巴菲特先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说投资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蒋先生在思维孤独这一章,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所有哲学的思考都是孤独的。蒋先生又写到,儒家思想影响我们甚巨,而儒家的主张,如孔子的哲学,常常是一种结论式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结论,是可以奉为教条的格言,听了之后不必做太多的思考,照着做就可以了。希腊哲学则恰好相反,把推论的过程、思辨的过程视为哲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思维最大的敌人大概就是结论吧,任何一种结论来得太快的时候,就会变成思维的敌人。

    让我们享受孤独吧。



(博客编辑:大地华盛)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郑重声明: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您发现本专栏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删除该文章。转载本专栏文章、图片,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